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海底藏众多古沉船 “海上丝路”待解谜

2016-08-01 09:39:47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光影

新石器时代,青岛沿海居民已经开始出海渔猎或航行;春秋战国时期,琅琊港是我国五大古港之一;秦汉时期,秦始皇三巡琅琊,并扩建琅琊港,徐福东渡由此起航,汉武帝两次巡视琅琊港,并开辟了经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通往朝鲜、日本的航线;唐宋时期,板桥镇成为北方重要港口,并在宋代成为北方地区唯一设有市舶司的港口;明清以来,金口等港湾发展成为当时区域性的海上贸易中心,并兴建了众多海防设施……自古以来,青岛就是中国南北水上交通、海外交流的重要枢纽,古海上丝绸之路上众多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在青岛,使得青岛海域保留了大量水下文化遗存、海港、海防设施等海洋文化遗产。近年来,青岛已锁定十多处古沉船遗址等待揭秘,而这些古沉船也将成为重要支撑点,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航点提供重要证据。

\

青岛海域藏着众多古沉船

7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近海大大小小的岛屿,造就了众多优良港湾,孕育了青岛悠久的海洋历史。黄岛区琅琊台附近的鸭岛海域,形成了天然的避风港,居住在这里的渔民在附近捕鱼时,经常能打捞上来瓷器碎片和古代兵器。“1979年,青岛市博物馆就组织潜水员在琅琊台鸭岛海域考古,打捞出明朝青花瓷30余件。但这些发现仅仅是青岛古沉船遗址的冰山一角。 ”国家首批水下考古队员、青岛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邱玉胜介绍,经过水下勘测考古证实,这里有一处满载货物的明朝晚期的古沉船遗址,还是宋金海战古遗址。2002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成国家水下考古队,重点对薛家岛海域宋金海战遗址和琅琊台海域明朝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最终在位于鸭岛南面的一处暗礁附近发现了明朝沉船。

“长期以来,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船因触礁等原因沉没,所以可能会有大量的‘宝藏’沉入海底。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玉海介绍,数千年的海洋文明和众多古代贸易口岸,不管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朝鲜、日本行驶而来的商船,在当时最繁荣的时代,让以青岛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航道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由青岛海上繁荣的贸易推测,古代沉没的船只多属于商船,里面极有可能保留着大批文物,尤其是瓷器比较丰富。

12处疑似沉船遗址成谜

邱玉胜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胶州湾海域因有诸多珍贵遗迹,成为全国五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被纳入国家水下考古重点项目。近年来,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水下遗存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尤其是近两年,在胶州湾海域、大公岛、小公岛海域,就曾发现多处沉船遗存线索。

“2009年,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展开,青岛海域当时共发现12处疑似沉船遗址,包括宋金海战遗址、田横岛、土埠岛海域明清沉船遗址等。 ”邱玉胜介绍,青岛水下文物资源非常丰富,从古至今,琅琊古港、板桥镇、宋金海战的战场、金口镇、奥地利战舰“伊丽莎白皇后号”等诸多与海洋相关的事件都与青岛有关,这些都将成为下一步青岛发掘水下文化遗产的重点。

发现“伊丽莎白皇后号”

100多年前的青岛,当时最有名的奥地利“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沉没在胶州湾海域。林玉海介绍,日军占领青岛后,曾打捞起沉没在胶州湾内的德国舰船,但未见打捞“伊丽莎白皇后号”的相关记载。2012年9月,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联合开展的青岛沿海水下文化遗产调查中,胶州湾海域水下考古调查作为其中一个专项内容展开,调查探测的胶州湾24平方公里海域内,共有3处遗存,其中一处所发现的位置、尺寸及海底保存状态等信息,均与文献记载的“伊丽莎白皇后号”较为相符。发现“伊丽莎白皇后号”,对于青岛而言具有特殊意义。考古专家更愿意把它与全国轰动一时的“南海一号”宋朝古沉船相比:“‘南海一号’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海上商贸领域的历史,胶州湾海域沉船遗存则是近代军事遗址的代表,它的发现丰富了水下考古沉船遗存的类型,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

\

琅琊古港海域发现青花瓷

“多年来,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曾先后5次对鸭岛海域的古琅琊湾区域进行勘查,最终发现了一条底部已不见踪影的沉船,这是一艘曾经满载货物的明朝沉船。”林玉海介绍,在位于鸭岛南面一处暗礁以东约7米处的沉船附近,铁质凝结物顺一条南北向的礁石沟槽分布,凝结物的分布并不连续,共有4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不仅发现了铁质凝结物,中间还夹杂着成摞的青花瓷器。

“调查初步确定,沉船遗址是一艘满载景德镇青花瓷器和铁锅的明朝晚期船只。 ”邱玉胜说,沉船或是在航行到琅琊台海域时触礁沉没。由于附近海域为礁石底,加上海底的洋流作用,船体已不复存在,仅留下了船舱中的部分货物与礁石凝结在一起。另外,水下考古队还在薛家岛海域发现了一处宋金海战遗址。这些古遗址都将成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北线的直接证据。

明·崔旦《海运编》记载,海上贸易征用了青岛当地大量船工、装卸工等,海上外输的商品除丝绸、茶叶外主要是瓷器,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又有“陶瓷之路”之称。

\

外教捡200多件瓷器碎片

青岛市博物馆历史研究专家史韶霞向记者讲述,早些年,曾在青岛大学任教的一位英国老师,在青岛海边捡到了200多件瓷器碎片,每捡到一片碎片,他都会拍照,记录下时间、地点,然后通过研究中国历史书籍,对每一片瓷器碎片进行论证,直到最后制作成册,还写下了这些瓷器碎片和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论证文字。经考证,这批瓷片都源自宋朝或明朝。这位英国老师离开青岛时,认为这些碎片应该属于青岛,决定捐赠给青岛市博物馆,这对青岛水下考古来说是重要的物证,对青岛海上丝绸之路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前,青岛市博物馆收集的众多出水瓷器碎片大多来自民间,通过考古出水的文物相对较少,也让考古人更期待能有更多的文物出水,成为见证青岛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史韶霞说,沉船遗址的调查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南北海上交通及海上区域性贸易等提供了重要资料。随着青岛水下考古不断进行,必将加强对青岛海域的海底探查,根据千百年来众多大型商船进入青岛古港的频繁程度,很可能在青岛海域有更重大的考古发现。

结束语

7000年的海洋文明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有兴盛、有衰落,跌宕起伏中,见证了青岛在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7000年间,祖祖辈辈的青岛人一直在开拓,从小竹筏到大轮船,从浅滩渔猎到远洋捕捞,从小码头到大港口……青岛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青岛就是我国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之一,位于胶州湾北岸的历史古港板桥镇,到了宋代已发展成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和商贸重镇,成为当时我国海上金融、商贸、文化交流的枢纽,与朝鲜半岛等地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贸易十分密切。

青岛市文广新局、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和青岛早报联合推出的“青岛海上丝绸之路考古行”大型系列报道,只是节选了青岛10个和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节点,更多关于青岛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经过证实后铭记史册。

一端连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青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绕不开的节点,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创造了新的开放和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条更为广阔的开放之路引领着青岛继续前行。2015年,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18.2亿美元,增长141.4%,占全市对外投资总额的55.2%。沿着这条路,我们靠“企业扬帆”拓展空间,我们以“文明互鉴”增进友谊。“一带一路”不仅打开了国家的“筑梦空间”,也开启了城市新的机遇之窗,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合作之路、发展之路、共赢之路。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