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即墨故城建于春秋时期 田单曾在这里大摆火牛阵

2016-11-01 08:21:54
来源:城市信报
作者: 田野
责任编辑:夜楼

即墨故城建于春秋时期据说建城砖瓦是从临淄运来的

即墨故城又称朱毛城、康王城,位于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曾为胶东国都,是齐国东部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可与齐国都城临淄媲美。

即墨故城始建于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因靠近古墨水河而得名。即墨,战国时属齐邑,秦时置县,西汉时为胶东国之都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裁撤即墨县,该城逐渐倾圮。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重新设立了即墨县,新即墨县城就设在今天的即墨城。名字尽管相同,但已和古代的名城即墨没有什么联系了。

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即墨故城。

建立:即墨故城又称朱毛城,靠墨水河得名

即墨故城的地理位置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成书较早的《史记》、《汉书》,还是成书较晚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读史方舆纪要》、《乾隆府厅州县志》等地志类名著,都明确地记载着:即墨故城在莱州胶水(平度)城东南60里,即今平度大朱毛村一带。

据说朱毛村的命名很可能就得之于即墨故城,因为即墨故城在历史上还有一个称呼,就叫“朱毛城”。平度著名文史专家李树先生在《即墨故城兴废考略》一文中称,即墨故城有俗称曰“朱毛城”。元代地理著作《齐乘》即已引称,清道光《平度州志·建置》据此引用《左传·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齐悼公使朱毛告于陈子”语,认为“似春秋已有此城”。近人更进而断定“因春秋时大夫朱毛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据《左传》记载,朱毛曾参与宫廷政变拥立齐悼公上位,作为政治回报,齐悼公把他封于齐国东境为大夫。照此而推,朱毛成为即墨城的始建者或扩建者而又居此城颇久,因之民间以其名为城名,都是有可能的。

其实,即墨故城的始建还可以上推到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据《青岛百科全书》修订条目记载,齐灵公十一年(公元前571年),齐灵公气势汹汹地挥师征伐东夷古国莱国,莱国见硬拼不过只能来软的,派人贿赂齐灵公的宠臣凤沙卫,奉上牛、马各百匹,忽悠得齐国退兵,暂逃一劫。四年之后,齐灵公召见莱国国君莱共公,莱共公不从,齐灵公大怒,派将军晏弱率重兵征莱,莱共公最后被围困在棠邑,后来棠邑被攻破,莱共公死于逃亡的路上。关于棠邑的地理位置,晋代杜预、清代洪亮吉和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都认为在今平度东南境内。据此,则最晚到春秋后期,在今平度东南乡,就已经有了一个莱国的重要城邑:棠邑。齐国灭莱后,要在原莱国之地(胶东半岛)进行有效统治,必须建立新的行政中心,选定处在由齐都临淄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之点,即姑、尤二水(今大小沽河)交汇之处,或许就是先前的棠邑城,加以扩建,改名即墨,也是有很大可能的。果真如此,则即墨故城的出现较之朱毛建城又能早上约七十年。

有趣的是,不管即墨故城建于何时,它的名称一直没有变化 ,都叫“即墨”。“即”就是靠近,那么“墨”是什么呢?一般认为是墨(水)河。墨河究竟指哪条河?道光《平度州志》认为当是源出大泽山东麓的“墨水”,但是“州志”说的这条“墨(水)河”(即今猪洞河或称尹府河)距即墨故城尚远,即墨的“即”字说不通。李树先生认为,倘真是以即“墨河”而得名,则故城西面不远的“洗心河”和“墨水河”,倒是水色近墨的,上古所称“墨河”有可能指它们而言。

繁荣:汉武帝被封胶东王,康王坟埋无价宝

古代名城即墨的繁荣,自战国经秦代到西汉末,长达400余年之久。

战国前期,齐国是七雄中的富强大国。那时候的即墨,早已是齐国东部最重要也是最富庶的地区。

到战国中后期,即墨的重要性可和都城临淄相提并论。就像《战国策·齐策》中张仪对齐王所说,“秦悉赵兵渡清河,指搏关,临淄、即墨非王所有也!”张仪以二城指代齐国 ,可见即墨故城是齐国第二大城,也就是今胶东半岛地区唯一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秦代设胶东郡,郡治即墨故城,辖胶东半岛全境。

到了西汉时期,即墨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达到了繁荣辉煌的高峰期。西汉初年,刘邦分封诸子,庶出的长子刘肥被封为齐王。刘肥死后,汉文帝分割齐国 ,封刘肥的七个儿子为王,齐国被一分为七,其中胶东一带设胶东国,国都就在即墨故城,刘雄渠为胶东王。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济南、淄川、胶西、胶东四王战败皆自杀。之后,汉景帝进一步削除藩国势力。最为重要的是,汉景帝把两个皇子封在胶东国。第一个是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先封刘彻为胶东王,当时刘彻才4岁,并未到胶东国就职。三年后,汉景帝改立刘彻为太子。第二个是刘寄。刘彻被立为太子后,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汉景帝改封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刘寄为胶东王,也就是平度历史上著名的“康王”。汉初三封胶东王,可见以即墨故城为中心的胶东国是何等重要。康王刘寄对即墨故城的影响是巨大的。据说刘寄就国后,即墨故城陆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或扩建。刘寄生前奢华至极,他死后,随葬的宝物多得数不胜数。康王坟就在即墨故城不远,当时有五万名工匠修建,里面埋藏的都是无价之宝,所以民间有“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之说。刘寄做胶东王28年,死后谥“康”,今平度民间多称即墨故城为“康王城”。刘寄及其子孙传国六世,共150多年,与西汉王朝相始终。六代胶东王的陵墓都葬在即墨城北面的龙虎山(又称六曲山),加上他们的子孙妃嫔的成百座陪葬墓,留下了一个至今大体保存完好的大型汉代古墓群。

衰落:先降格为普通县城,后又遭废弃

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西汉灭亡,康王的刘姓一支在即墨的统治宣告结束。即墨故城也走上了衰落之路。

东汉时,胶东由王国而为侯国,封胶东侯于郁秩(今平度城),胶东始与即墨分治,即墨降为县级政权,即墨故城也降格为普通县城。后迭经魏晋多次政权演变,即墨均为县制。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鉴于州郡人口太少,官吏太多,不得不进行一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共撤销了3州、150郡、580县。其中长广郡所属的即墨、不其两县都被撤销,合并到以今平度城为县治的新长广县中。至此,经历了上千年风雨沧桑的古代名城即墨,走完了它辉煌的历程,故城也遭废弃。

再过40年,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重新设立了即墨县,新即墨县城就设在今天的即墨城。名同地异,和古代名城即墨实不相干了。

即墨故城虽然消失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历史记载中领略它当年的风采。《战国策》中苏秦曾赞曰:“齐有琅琊、即墨之饶。渤海、泰山之险,联袂挥汗,与临淄并夸殷盛。”从这些描述中,齐汉时的即墨故城雄伟壮观,富庶繁荣,可窥一斑。

我们还可以从遗址中寻找它当年的风采。即墨故城遗址因为远离后起的胶东半岛政治、经济中心,免于朝代更迭所带来的战火之灾,所以在古代名城谱系中,即墨故城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据原平度市博物馆馆长于书亭的《漫话即墨故城》记载,即墨故城的主要遗址,是西汉胶东国官邸之所在 ,范围很大,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至今尚遗存城墙千余米,城基宽约40米,高约5米,全为夯土板筑,十分坚固。当时的运粮河(即今小沽河)通过东南城门洞,可以直接驶入储粮湾内,至今城墙缺口尚存。内城有金銮殿、点将台、东西仓、储货湾、养鱼池、梳妆楼等遗迹。

即墨故城一带,历年常有文物出土,如铜钫、弩机、戈、剑、刀币、铜石铁范等。近年来发现的空心砖,上刻青龙,长1米多,宽40厘米。另外还发现直径80厘米的大型圆柱石础,都说明当时宫殿的宏大。即墨故城过去有“朱毛城,临淄土”之说,据传说,当年建城用的砖瓦等都是从临淄用人工转运来的,动用民工之多可想而知。

即墨故城是我国留存至今罕见的春秋古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2001年6月25日,即墨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约撰稿 田野 [编辑:夜楼]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