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双11”走过七年之痒 电商求变回归商业本质

2016-11-07 09:09:25
责任编辑:光影

■技术赢得未来

“快”只是表面,如何“快而不乱”,才是电商的真正追求。

每天面对超过百万件的货物,耿新超并不犯愁。“毫不夸张地说,顾客还没下单,我们就知道他们要买什么了,货物早已经提前在仓库备好了。”耿新超的底气,来自如今越发精准的大数据技术。

京东山东省公司营销部经理隋臻介绍,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京东可以知道用户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通过大数据分析出的“智能卖场”,能通过精准投放促销活动,让用户看到最适合的商品。隋臻解释,京东大脑会产生用户画像和商品画像并进行结合,推荐到首页、单品页、频道页、活动页,保证用户在手机上、电脑上看到的都是近期自己较为关注的。与人工推荐相比,大数据的点击率日均提升138%。此外,京东将会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开通“京东用户专享”。此服务可以明确关注某个商品的用户,通过大数据整合,根据消费习惯和京东的用户等级单独给与促销优惠,给与用户专属定制促销,更有效地提升用户转化率。

而“动态定价”则让京东产品的价格更为合理。这种智能算法是根据之前畅销产品和产品周期成功的管理经验设置,通过个性化管理各品类产品的价格,可以使产品的价格和毛利率更为合理,不至于因产品价格过高或过低,使其销量不佳或毛利过低。

仓储方面,通过对某一地区客户消费习惯的大数据分析,京东可以测算出一段时间内仓库所需备货量。在跟商家的合作方面,京东正努力打通与商家的供应链,用大数据告诉商家智能补货。“比如最近一周的订单大数据显示,青岛人下单前三名分别是食品、洗化用品和3C产品(手机、电脑),济宁地区手机卖得最火,临沂洗化用品卖得最多,德州地区数码相机最受欢迎,掌握了这些,我们分布在各地区的仓库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多备货。”隋臻介绍。

2007年京东日处理订单只有3000多个,2016年日均订单近400万个,如此飞速增长,为何不仅没有影响物流配送的速度,反而提升了用户体验?答案就是京东追求的“技术控”。京东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在持续开发青龙数据系统,这是其高效物流配送背后的核心支撑。青龙系统的核心要素包括:仓库、分拣中心、配送站、配送员。分拣中心在系统中非常关键,预分拣的实现能让仓储提前备货,甚至让供应商提前生产。

消费者在京东购物的流程从网站(移动端)下单开始,每个点击动作之后都是一套复杂的计算程序,系统分拣模块会将货物根据订单地址进行区分,分配至仓库。订单抵达仓库之后,即开始拣货,RF确认;接着进入复核区,再次确认,打印发票以及送货单;然后进入打包区。“从用户在手机电脑前下单,到商品打包出库,这个时间我们基本控制在40分钟之内,大件商品的话会更快。”耿新超说。

京东集团仓储副总裁傅兵认为,物流快递是相对基础性的行业,要保证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和“最后一公里”的通畅,一定要“强运营”。“强运营”在京东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共同实现的。京东配送员在国内率先使用有定位功能的POS机,系统能监控到所有包裹的运行轨迹,如果出现异常,可调取数据,质控人员马上能发现哪些包裹不合规。系统能自动生成报表,配送系统副总裁、总监、片区经理、站长,每一级管理层都对下属的工作情况、绩效一目了然。

为应对突飞猛进的订单量,阿里同样在技术上发力。菜鸟网络技术部专家方政表示,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仓内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核对入库商品的数量与质量,并快速分类,同时快速录入商品的重量与体积。可视化的仓内导航与库区识别系统,也会推动商品精准快速上架。当一个订单产生后,工作人员需要从存储区将各个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快速选择出来,进行质量检查并打包出库。借助AR技术,机器会智能地帮助工作人员找到商品,快速核对以及质量检测,准确找到合适的包材,同时完成线上录入并出库,在大大提升效率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创造绿色环保的物流服务。

■是时候改变了

以往,各家电商在“双11”前后总是大打价格战,将低价作为吸引人气的手段。但这一竞争模式也引发不少“假打折真推销”的消费者投诉。这一市场反响不仅影响了具体电商的品牌形象,也让整个“双11”一直脱不了“虚假打折”的阴影。今年,似乎有越来越多的电商认识到这点,希望推动“双11”回归商业本质。

咨询机构易观在《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2016》中指出,“双11”经过8年发展,消费者购物呈现出“重计划、重需求、重服务、重品牌和重价值”等新特征,商品购买的必要性以及是否与个人需求相匹配成为影响用户最终消费的核心要素。用户的购物决策不再以价格作为唯一参考因素,而是兼顾对品牌、品质、服务、价格等多重要求进行理性判断。

这一新的消费趋势也被电商平台捕获了,京东成为首家提出“理性购物”的电商。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营销平台体系负责人徐雷解释,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后,消费者对“双11”的态度越来越理性,回归对品质和服务的精挑细选。冲动消费也不再是“双11”的主流。商家要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必须给出新的解决方案。今年京东主打的是“好物低价”“极致服务”和“智能体验”三大举措,倡导理性购物。

无独有偶,苏宁的“双11”主题为“穿越双11——向古代商业文明致敬”。苏宁云商COO侯恩龙说,所谓“古代商业文明”,是指诚信有序、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商业规则和行业道德:“双11走到今天,不应再是单调的打折促销,而是一场用户热情期待、渠道创造惊喜、品牌全线参与的全民狂欢节”。

这一次电商们已无心再打嘴仗,而是致力于求新求变。因为他们深知,消费者早已不是8年前的“败家媳妇”,电商也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