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历史上曾有两个胶州 胶州古城号称五步三座桥

2016-11-29 09:38:59
来源:城市信报
作者:田野
责任编辑:夜楼
历史上曾有两个胶州胶州古城内城没北门

提到胶州,大都想起的是那个盛产优质大白菜的“金胶州”。实际上,在历史上曾有两个胶州,我们现在常常谈起的,是今日之胶州。

第一个胶州,是在南北朝北魏年间 。当时的胶州治所在东武(即现在的诸城),以胶水命为州名是从这时开始的。可这个胶州只存在了57年,就被隋文帝杨坚改为密州。到了元朝,在胶西县再次设立胶州,这个胶州历经元、明、清三代,不断沿革,才成为今天的胶州。

第一个胶州年代久远,难寻踪迹,倒是第二个胶州留下了不少古迹。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胶州古城 。

传说:淹了洪州,立了胶州

胶州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的夏朝,当时就有古人活动遗址,如距今约4300年至3800年的三里河遗址等。西周封国介国,其都城遗址在今胶州城献村。可是,胶州城到底是如何出现的,老百姓一直不解。对胶州湾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叫“淹了洪州,立了胶州”。

据说,古时胶州湾一带是一片临海的冲积平原,平原上有一座“洪州城”。相传,洪州城东城门在今天的板桥坊,西城门就在冒岛处,南城门在市北湖岛的海上 ,北城门在女姑口。当时,城内生活着二三万人,常年受到洪水和海啸的侵袭。“洪州”之名,也是因为这里经常爆发洪水而得名的。据刘好军在《胶州的传说》中说,当时洪州的知府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断案如神,严禁赌博。这天晚上,知府外出巡查,想看看有没有人赌博,发现一家马车店里亮着灯光。知府来到窗户下,轻轻踮起脚跟,用舌头舔破窗户纸往里一看,只见四个鱼头人身的怪物在赌博。知府看罢,没有吱声,带着衙役们急匆匆地回到了衙门。好好的洪州城怎么会有怪物?知府沉思了半天,对衙役们说:“看来 ,咱洪州要遭大难,这里很快就会被大水淹掉。你们快去告诉百姓,马上往城北方向逃命。”

果不其然,人们刚跑出城外不远,瓢泼大雨就浇了下来。人们顶风冒雨,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在狂风暴雨中继续往北逃窜。这时,海潮伴着洪水向洪州城滚滚而来,眼睁睁地看着洪州沉没下去。正在此刻,有两只蛟龙腾空而起,阻拦着海潮和洪水。忽然,在潮头和洪峰中,站起来四个鱼头人身的怪物,它们一拥而上,向蛟龙扑去。可它们哪里是蛟龙的对手啊。打了几十个回合,四个怪物就败下阵来 ,扎进海里逃走了。两只蛟龙正要追赶,忽见北边的陆地正在慢慢下沉,它们一头扎进水里下到海底,用身子驮住了正在下沉的陆地。

风停雨住,海潮和洪水退后,逃难的人们在蛟龙驮起的陆地上安下身来,重建家园。没过几年,又建起了一座新城。人们不忘蛟龙的救命之恩,给这座新城起名叫“蛟州”,后来叫着叫着就成了“胶州”。洪州被海潮和洪水淹没后,变成了一片大海湾,因这片大海湾靠近胶州,人们便把它叫作“胶州湾”。

后来,便留下“淹了洪州,立了胶州”的说法。

第一个胶州:“胶州”地名始于北魏

胶州城发源于一场洪水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依据。如果查阅文献,我们可以知道,胶州在历史上首次出现是在南北朝的北魏年间。

北魏是北朝的第一个朝代,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其开国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拓跋珪。南北朝时期,北魏和南方的刘宋对峙,山东被控制在北魏手里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设胶州。另据《增修胶志》引《学古编》载:“初置胶州,领东武、高密、平昌三郡,治东武郡,以胶名州始此。”说明当时的胶州治所在东武(即现在的诸城)。

北魏设置胶州之后,只存在了短短的57年,到了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改为密州。开皇十六年割黔陬县北部在胶、墨两水间设胶西县,隋大业九年(613年)胶西县毁于战火。而密州这个称呼直到北宋时期也在用,因此我们看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的《密州出猎》实际上跟胶州多少也有点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隋唐时期,虽然胶州一度被撤,但是胶州下属的板桥镇却有长足的发展。据胶州市博物馆馆长王磊介绍,唐武德六年(623年)撤销胶西县,其地并入高密县,将高密以东置板桥镇,即板桥镇遗址。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板桥镇的海运和海外贸易逐步发展,高丽和日本的商贾、使臣、僧侣由此到中国,或贸易、或国事往来 、或宗教交流。至宋代,因宋辽对峙,北宋政府禁止海船入登州、莱州,于是,密州板桥镇占据了北方最大海港的优势。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密州板桥镇设置了市舶司,成为当时全国五处市舶司之一,同年以板桥镇置胶西县兼临海军使,开始在此驻军,使板桥镇进入极盛时期。鲁军在《胶州湾的前世今生》中,曾描述其繁华程度,“宋代建都汴梁(今开封),胶州湾是距国都最近的港口,当时以板桥镇为主港是全国5大海港之一 ,也是联系日本、朝鲜半岛的主要港口之一,为接待朝鲜半岛客商,建了‘高丽馆’,十分豪华。”

第二个胶州:元代复设胶州,建胶州古城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复设胶州,驻胶西县,辖胶西、高密、即墨三县。历元、明、清三代,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胶州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撤州改县,胶州改为胶县。1987年,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胶州复设时,为了方便守备,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建造了胶州城,这也就是胶州古城。

元末,胶州城毁于战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千户袁贞重建胶州城,洪武八年(1375年)再由千户申义以砖石砌城墙。此后的明清两代,胶州城屡遭破坏,但不断被修缮,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繁华的城市。

胶州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先说内城,内城在明代就已经修建,据记载,这时的胶州城周长2公里,城墙高约10米,城墙厚约4米。内城有东、西、南三门,东门迎阳门,西门用成门,南门镇海门,皆建有双重飞檐的城门楼。为什么内城没有北门?原来 ,旧时属州县一级的,均没有北门,与胶州相邻的即墨、诸城、高密也没有,不过胶州原来北门的位置上建了北极台,上面还有三间真武庙。

内城为双层门洞,门洞之间的空地呈瓮式,故俗称为“瓮城”。城门高约5米,厚约半尺,以厚木包铁皮而成。内城是州衙所在地,除了官衙机构、官邸、考院和庙宇外,还有少量的民居。

再说外城。外城系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胶州知州张廷扬为防捻军而筑,是随地形而建的,故而城墙的走向有些曲折。外城系夯土所筑,外面包以青砖,周长近15公里。外城有七个城门:东门同德门 、西门镇华门 、南门永安门、北门阜安门,东北、西南方的城门分别是奎光门和顺德门,西南门与西门之间还有一个永顺门。另外,还在城的东西两面皆设有水门,蜿蜒的云溪河和墨水河经水门穿城而过,颇有特色。

青岛大学教授郭泮溪在《胶州古城》一文中介绍说,胶州内城是州衙所在地,除了州衙衙门及其附属机构之外,还有许多官邸、庙宇和考院等高大的建筑,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不多的民居。胶州内城的街道比较整齐,有东西南北两条交叉的大街,把内城分成四部分。从十字街口向南至镇海门,是一条竖有多座石牌坊的大街。街东有文庙等高大建筑,街西多是官邸和富商的住宅,街北则是历代州署的所在地。十字大街向东直通迎阳门,此大街有四座石牌坊,大街两侧有庙宇、考院、书院、大户宅院、祠堂和店铺等。胶州内城东北部有一段城墙与外城城墙连接。

出了内城,就到了热闹地段了。据胶州当地的老人介绍,内城以外,外城以内最繁华的地方要数用成门外的太平街、山货市街、城隍庙街、打水巷子。有许多内城人在这里做买卖、有照相馆、酒菜馆、杂面店、有书摊、杂货摊、还摆着一些供有钱人租用的人力车。镇海门外也比较热闹,有澡堂、黄酒馆、烧肉铺、小饭店,还有很多小杂货摊。许多内城人到这里摆小摊卖吃卖用,由外城南门永安门进城办事的人多经过此地。迎阳门外的姜行街和金沟崖街一带做小买卖的人也不少。

胶州外城之内的繁华处是商业区,其余则为居民区。到了清代末年,胶州外城以内(含胶州内城)共有200余条大街小巷,云溪河与墨水河上共有20多座桥梁,还有近300家作坊、40多处大小不一的庙宇和多处各具特色的私家园林等。因明清时期的胶州城在山东境内属于繁华的州县城,故有“金胶州”之美称。

民国五年(1916年),胶州古城进行了最后一次补修 ,分段补修坍塌处数丈,并重修城楼及三门角楼铺舍。解放后,胶州古城城墙被拆除。据介绍,胶州现存古城墙遗址位于龙州路正下方,自常州路护城河桥至胶州西路与龙州路交会处。龙州路宽约10米,长约2000米,高于两侧地平面1.5米左右,就是原来老城墙的墙基。

特约撰稿 田野[编辑:夜楼]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