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免费听课买来万元保健品 吃了无效想退关门了

2017-02-15 09:25:06
责任编辑:光影

律师: 消费者购买后要 保留好发票等凭证

“渴望健康,渴望关心和陪伴,这是每一位老人的需求,现在市场上的各种保健品销售就是利用了这一心理需求,从而达到他们的经济目的。”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民表示,不少老人平时省吃俭用,但一遇到卖保健品的却能一下子花费上万元购买。也因为这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保健品市场出现了不少乱象和纠纷。王恩民表示,老年人尽量不要去购买那些过度宣传其治病功效的保健品,如果一定要购买,也要选择有国家批准文号的正规产品,购买后保留好收据和发票等凭证,一旦出现纠纷及时处理。

由于不少保健品有正规的批准文号和厂家,尽管现在保健品的销售饱受诟病,甚至被称为“掏老族”,但执法部门往往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

王恩民认为,目前加强保健食品营销市场管理,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和条例,明确保健食品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建立完善“谁监管、谁处罚、谁担责”的相关条例制度,为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同时,认真做好保健品广告审查监管工作,从源头杜绝虚假广告误导公众,并对违法广告依法严惩,提高违法成本,引导企业回归以质取胜的正道。

保健品业务员自爆销售“内幕”

利用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和渴望得到陪伴与关注的心理,这些保健品营销人员的手段屡屡得手。本报记者也曾连续报道了几起案例,都是老人不听家人劝说,偏要购买保健品,有一位老人听信保健品营销人员的宣传,直接把降糖药给停了,导致自己糖尿病并发症入院治疗。

对于保健品公司的营销策略,从网上一篇保健品业务员的爆料帖中可以看出一些内情。帖子称,“几年前,我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浙江某保健品公司当业务员,尽管才干了两个月,如今回想起来依然感慨:保健品销售套路太深了。上班伊始,营销经理便对我们培训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销售‘技巧’:比如通过听课有奖、免费旅游、回收药品、免费体检、家访送礼等活动,跟老年消费者建立起联系。联系确立起来之后,便可以利用老人比较孤独或者渴望治病、保健的心理,先以关心换取对方信任,再告知老人体检‘有问题’,这时候便可以大力宣传公司的产品,例如保健棉被、棉垫、保健枕的功效,告诉老人这些寝具‘可产生特殊的远红外能量场,能有效控制或治愈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失眠症等疾病’。此外,公司还有一种离子水机,‘通过电解自来水产生碱性离子水,也可治愈许多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用药物治疗,单靠饮用大量碱性离子水,血压就能控制’。当同事们把这些原理向老年人不断灌输时,他们逐渐感觉有些道理,便稀里糊涂购买了上万元的保健寝具和五六千元的离子水机。”

市食药监局: 不要盲目通过 会议销售购买保健品

记者从收到的读者报料中可以看到,现在市场上在售的保健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的确有正规的生产厂家和批号的保健品,也就是保健食品。《食品安全法》规定,作为特殊食品的一种,允许“保健食品”声称具有保健功能,但其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中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作为食品的一个种类,保健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使用片剂、胶囊等特殊剂型。但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不能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使用。如果这类保健品有出现夸大宣传称可以治疗疾病的情况,消费者就要提高警惕了,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还有一类就是完全是假冒伪劣的产品,就为了骗钱,这一类的销售组织基本上是“打一枪换一地方”,营销手段也是先送东西吸引老年人,然后通过讲课等手段销售,待产品销售差不多了就一走了之,消费者即使发现问题再去找也已经找不到了。

对此,市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讲座等;不要盲目通过会议销售、电话销售、免费试用等活动购买保健食品;不要购买无保健食品标识的非法保健食品。

保健品“坑爹计”升级 三大新变化,维权更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以往保健品市场曝光的打“亲情牌”、“免费牌”、“专家牌”等销售“陷阱”不同的是,如今市场上的保健品经销商往往证照齐全,售卖的保健品多为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法产品,但在定价、销售手法上“推陈出新”,让不少老年人不但自己上当受骗,还会主动帮着商家推销。

变化一:

保健品定价标准难寻

不少保健品的单盒售价高达三四千元,而市场上标价在万元以上的保健品也并不少见,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并没有价格标准可循。记者就保健品价格问题咨询物价部门了解到,保健品价格为市场指导价,即价格放开,由经营者自行定价,物价部门不做统一的定价,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购买。如经销商未明码标价,物价部门在接到投诉后将督促其做好明码标价工作。

变化二:

“游击队”变“正规军”

记者调查了解到,如今保健品销售商多有固定的经营门店并且具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但是销售推广则放在大酒店举行,监督维权存在困难。“他们不让年轻人到会场,主要是怕执法部门和记者。”

变化三:

消费者变身“销售员”

过去,保健品销售商往往通过专家现场讲座、访谈进行宣传、销售,现在则转向通过“老年人向老年人推销”的方式进行推广。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老年人,即使现场如何夸大功效,执法部门也难以有效监管。

据《经济参考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珍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到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