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市农委2018年工作要点

2018-02-11 16:59:00
来源:信网
责任编辑:三人目

2018年,市农委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市委提出的“率先走在前列,当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建设国际海洋名城,提升思想境界、提升工作标准、提升责任担当,突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扩大对外开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总体目标,高标准谋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举措,推动“三农”工作上水平、求突破,实现从抓农业生产向农业新旧动能转换转变、从抓农产品产量向抓供给体系质量转变、从抓农业工作向抓“三农”转变,坚持“一个提高、六个突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突出抓好产业振兴、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农村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机关作风建设,为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做出新的贡献。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1.深刻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必须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列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和宣讲各项工作。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落实,围绕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抓好2018年市委一号文件起草工作,做好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筹备,明确目标任务、发展路径、工作载体和保障措施,有序推进实施。强化工作督导落实,协助市委或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工作督查、专项检查,促进各项工作按期推进、高标落实。

2.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督促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督促全体党员干部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在大是大非前保持头脑清醒,自发自觉与错误言行坚决斗争。综合运用各类党性教育基地、青岛农业信息网及移动客户端等载体,定期开展以党章党规党纪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解读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进一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3.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层层传导落实压力,进一步加大监督问责力度,促进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全部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党组织书记每年为基层党员讲党课不少于2次,班子成员之间、上下级党组织书记之间每年谈心谈话不少于2次;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按时参加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党支部建设“合格支部、过硬支部、示范支部”三级联创,组织“学思践悟、管好自己、带好家庭、联好群众”党员主题活动,带动全体党员共做“四个合格”党员。

4.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党委(支部)书记履行主体责任和个人廉洁从政情况报告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考察和廉政谈话制度。加强党风党纪和从政道德教育,综合运用正面示范和反面警示教育手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权力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平台“三清单一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动态化管控的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确保各项涉农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加大农业行业廉洁监管力度,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堵塞制度漏洞,探索健全行业廉洁监管相关机制。支持纪委从严监督执纪问责,抓早抓小、动辄则纠。

5.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实在、实干、实绩”选人用人导向,依规依纪、遵循组织程序选拔干部,把牢选人用人进口关。加强干部能力素质建设,定期举办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专项业务能力培育、重点工作业务培训等,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本领提升。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将从严管理贯彻干部履新到日常工作每个环节。

6.推进精神文明单位创建。以“情系三农”品牌建设为依托,扎实开展“四联四送”、精准扶贫等志愿活动,全面提升“情系三农”志愿服务水平。开展以“情系三农、诚信服务”为主题的“诚信处室”“诚信个人”评选活动,选树培育一批诚信典型,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践行诚信。

二、突出加快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7.全域创建“新六产”综合示范区。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型、加工出口型、终端消费型、生态循环型、智慧科技型农业“新六产”,推动农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重点启动建设西海岸高端智慧农业示范区、胶州临空高效农业先行区、即墨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平度粮油终端消费引领区、莱西农产品加工物流先导区五大核心区,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新园,培育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全市拟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50个,其中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以上;创建市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总数增加至50个。

8.稳固粮食产能。启动建设3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抓好百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建设。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建档立卡、上图入库。抓好绿色粮油高产高效创建,开展绿色技术模式示范、区域关键技术攻关、口粮作物品质提升、特色产品提质增效、农业功能拓展增收“五大行动”,整建制创建4个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1个花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建设总面积逾50万亩。

9.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蔬菜瓜果、茶叶、花卉、食用菌和杂粮杂豆等地方特色小品种和土特产产业升级。发展旱作农业,在无水浇条件的山丘区、旱地发展甘薯、谷子等杂粮作物和枣、樱桃等耐旱果树,面积增至3万亩以上。创建一批绿色菜果茶园区,重点支持种苗繁育或组培中心、先进栽培、生态循环、预冷冷藏库等基础性设施建设,开展产品提质增效、农业智慧化发展等建设,示范基地产值比传统生产平均提高20%以上、节本增效10%以上,产品质量全部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绿色认证申报率达70%以上。

10.发展都市现代畜牧业。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抓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引导小、散养殖场户逐步退出市场,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处以上,其中省级以上示范场10处以上。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建设西海岸新区鸿轩蛋鸡产业园二期120万只蛋鸡、即墨市青岛正大年出栏350万只自动化肉鸡、环山集团40万只蛋鸡等项目。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鼓励各类新兴主体全链条参与,重点抓好平度波尼亚投资4亿元肉品深加工项目、青岛尚德生物75吨微生态发酵制剂项目建设,鼓励万福、康大、九联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抓好畜牧业品牌化发展,建设特色品牌产业聚集区,积极发展“畜牧业产业特色镇”和“畜牧业旅游特色镇”,引导资金向特色镇流动、产业向特色镇集聚、加工物流等资源向特色镇转移。

1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动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实施“一业一策”农副食品加工业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质量安全标准的休闲食品、调理食品、马铃薯主食等农副产品,打造千亿级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西海岸海洋生物产品加工聚集区。全市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4%;农副食品加工业规上企业实现主营收入880亿元,增长7%,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00家以上。

12.壮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围绕“两带三山”布局,打造滨海休闲度假带,大沽河生态旅游带,大泽山、崂山、大小珠山休闲农业区。全市发展农业休闲节会达到70个,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4000家以上,打造3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新培育市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0个以上。

13.加强农业大项目引进建设、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交流。开展“千企招商大走访活动”,常态化联系世界500强、国字号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农业行业领军企业,进一步完善充实农业项目库,全力引进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和财税贡献高的农业大项目,抓好绿色硅谷、中国供销平度农产品物流园等已经落地的大项目建设。开展农业对外投资与经贸合作活动,支持我市农业企业“走出去”,指导相关企业抓好农业部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赞比亚)试点项目,全年农产品出口稳定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三、突出农业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4.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抓好粮食作物主产区秸秆还田和秸秆生物处理、秸秆生产有机肥等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加强蔬菜尾菜污染治理,主要蔬菜种植区尾菜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实施地膜回收治理行动,推进标准和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项目,推广0.010mm以上不可降解标准地膜85万亩以上、可降解地膜栽培技术达到30万亩以上,不可降解地膜回收率达到60%以上,可降解地膜使用量占总使用量的15%以上。继续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实现全市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再提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重点推广生态发酵床和种养结合养殖模式,鼓励规模养殖场配建粪污处理设施,支持区域性集中处理中心建设,全市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6%以上,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1%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以上。整县推进平度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整建制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区)、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1个、示范区1个;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1个、示范区3个、示范企业10个、示范基地20个。

15.加快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物、物理防治覆盖率达到22%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4%以上。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和基层测报点建设,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小麦“一喷三防”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面积200万亩,玉米“一防双减”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面积150万亩。实施农作物绿色防控,补贴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80万亩。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深松、深耕等机械化技术,完成深松整地面积90万亩、深耕面积30万亩。支持在适宜地区整村整镇、成方连片推进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75万亩,促进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实施水肥一体化推广行动,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5万亩以上。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以果菜茶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为重点,建设2万亩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示范区有机肥用量提高10%以上。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5%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10%以上。

16.强化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严格落实新《农药管理条例》,抓好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及补贴政策落实。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进一步清理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域推行健康种养殖,在规模生产新主体推行按标生产,培育创建一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1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严格对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考核标准,强化督导、查缺补漏,力争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考核验收。扩大食用农产品监测范围,创新问题发现机制,建立健全暗查暗访和投诉举报奖励制度。严格落实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追溯管理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监测效能,逐步建立健全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惩重处农业违法犯罪分子。抓好2018重大活动食材保障工作,抓住食材基地关键点,管控生产、收购和运输全链条,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上安全,确保活动期间农产品供应数量充足、品种丰富、质量一流,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18.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春秋两季强制免疫行动,全市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80%以上。落实养殖者防疫主体责任,推进规模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自购疫苗“先打后补”试点。加强畜禽疫病监测预警,全年完成检测25万份。持续开展无布病示范场、示范区(市)创建活动,遏制布病上升势头。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体系,加强病死动物收集核查和运输车辆、无害化集中处理厂线上线下全程监管。强化处理残余物管理,完善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确保政府补贴资金使用安全。强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运行管理,严格落实畜禽调运申报、审批、隔离检疫制度,加强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屠宰检疫,严厉打击违法调运、逃避检疫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市畜禽产地检疫率提高5个百分点。

19.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组织实施青岛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加快构建绿色品质、世界共享的青岛农品体系。加强“三品一标”等质量安全认证,培育一批特色优质安全知名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全年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0个。完成“青岛农品”品牌商标注册,以胶州大白菜、大泽山葡萄、崂山茶、瑯琊海青茶、黄岛蓝莓、马家沟芹菜等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授权首批20个左右的企业产品获得“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资格,形成“青岛农品”品牌集群。探索建立“青岛农品”品牌运营机制,依托中国农交会、全国绿博会等重要展会,以及相关媒介,强化“青岛农品”品牌营销、推介、宣传力度,扩大“青岛农品”品牌影响力。

四、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保障能力

20.加强农机装备建设。实施农机装备发展行动,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建立农机化科技创新联盟,实施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计划,培育、发展一批国内品牌农机企业,引进一批国外知名农机企业,促进农业装备产业升级。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加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力度。抓好高效低损收获、秸秆利用、粮食烘干、面源污染、地力提升和数字化农业等先进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力推进马铃薯、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协调推进养殖业、果蔬生产、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争取我市整建制创建成“国家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建立农机农艺融合机制,与科研院校、农机企业联合攻关,重点突破花生、马铃薯、胡萝卜等作物生产机械化瓶颈。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3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

21.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引领作用,利用青岛市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农业科技校所集中、科技人才聚集等优势,推进科、企联合开展农业技术攻关,做好专利申报和知识产权保护,抓好优良品种、示范新型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开展集成创新,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扶持100家龙头企业与100名专家学者建立产学研对接关系,合作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推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等培养,鼓励科技人才以兼职、挂职、实施项目等方式在科教单位和企业之间实现双向流动。

22.加快青岛国际种都建设。抓好《青岛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贯彻落实,推进以青岛(移风)国际蔬菜花卉种子产业园为核心的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建设,加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和其他知名种业企业引进力度。充分发挥种业联盟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优势资源和力量整合,开展科企合作、品种展示、种业论坛等活动,构建粮经饲特协调发展的青岛特色现代种业创新体系。

23.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抓好青岛农业信息网、农业综合监管、农业科技政策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一网三大系统”建设,做优做强农业科技110平台。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培育提升100个益农信息社示范社,打造10个农产品电商示范镇。推进农业物联网工程,鼓励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园区、智慧园区,打造一批物联网园区的示范园区。

五、突出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4.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启动1000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推进经营性、资源性、公益性资产改制。制定出台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清产核资任务。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组织开展2018年度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区、市)。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通过建立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健全经营绩效激励机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帮扶机制,通过探索参股经营稳定、发展前景良好的工商企业等,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25.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切实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各项权能,建立健全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保障农民集体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根本地位。依法维护农户土地承包权各项权能,巩固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继续推进剩余250个未完成确权村扫尾,确保年内全部完成。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登记常态化,探索土地承包合同、流转合同网签机制。稳妥开展土地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平等保护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取得的土地经营权各项权能,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不断探索创新土地经营权放活方式。建立健全区市有仲裁委员会、镇街有调解委员会、村居有调解小组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依法规范开展工作,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26.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委托代理、土地托管等土地流转方式。鼓励村集体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整村连片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户通过互换并地,实现小地并大地、成方连片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农户实现规模经营,年内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达到67%。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扩大政府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范围。

27.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出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加快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实现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推进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规范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联合与合作,依法组建行业组织或联盟,支持农民合作社依法组建联合社或联合会。继续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基地示范创建活动,年内培育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200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0家、市级农业社会化示范服务组织100家。

六、突出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农民宜居的幸福家园

28.持续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十百千”创建年度任务落实,年内新创建10个集聚类农村新型示范社区,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00个达标村,全市美丽乡村达标覆盖率达60%以上。落实《青岛市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发展规划(2015-2030年)》,指导各区市做好示范社区规划、示范村庄规划编制修订工作。稳妥推进集聚类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居民有序向社区安居区集聚融合,新打造一批农村新型示范社区。打造大沽河沿岸美丽乡村风情带示范线,沿岸1公里范围内村庄美丽乡村达标全覆盖。抓示范村创建成果巩固提升,依托示范村开展“1个示范村+N个达标村”连片创建,引导和推进示范村周边3-5公里范围内村庄全面达标提升,指导区市打造年内形成1-2个示范片,推动美丽乡村由点扩面、全面升级。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推动部门资源向美丽乡村倾斜,形成统一调度、部门协同、各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创建工作台账,强化日常督导考核,开展达标创建第三方评价活动,推动美丽乡村对标创建、提档升级。

29.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规范化建设。推动《青岛市关于推进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规范运转强化为农服务的意见》(青厅字〔2016〕19号)落实,实现全市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规范运转。指导各区市编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布局手册,面向社会公开服务阵地,提高社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年”活动,制定出台青岛市农村社区化服务规范,实施服务规范化星级评定和挂牌服务。围绕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社区工作队伍,举办社区化服务素质能力培训班,以队伍建设促服务水平提升。

30.做好农业产业扶贫攻坚工作。支持经济薄弱镇(村)、贫困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实施符合当地条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依托“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培育发展一批有效益、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休闲观光、民宿旅游等产业项目,实现省级经济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达标全覆盖。支持农委挂职“第一书记”履职尽责,扶持相关村庄因地制宜建设重点项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整村解困、农民致富。

七、突出抓好作风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31.强化实干担当作风。督促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提升工作标准,提升责任担当。完善委内工作责任清单,具体到事、明确到人。建立健全委内重点工作督导考核机制,严明工作标准,细化考核细则,常态开展督查,促进各项工作按期圆满完成。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为牵引,加强常态化作风建设教育,适时开展机关作风专项整顿,深入整治机关内现存或潜在的苗头性、倾向性作风问题,营造敢于担当、实干尽责的干事创业氛围。

32.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解决制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类问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重大课题抓调研,领导班子成员每位牵头完成调研课题不少于1项,委属各单位、各处站形成专题调研成果不少于2项。

33.加强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农业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围绕农业机械、农村沼气、农业生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产标准和操作规范,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不定期实施突击督查,确保隐患排查到位、善后处理到位、整改落实到位、追责问责到位。

34.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农业立法调研,稳步推进《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出台、《青岛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坚持重大决策规范化,将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发布。实施农业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程,通过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提高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科学化、效能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农业普法工作,坚持送法下乡到地头,促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广大农民群众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35.开展市委巡察专项整改。围绕市农委党委自查19项问题、市委巡察组反馈 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逐项落实整改。以落实巡察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市农委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党的建设各项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巡察整改自查“回头看”制度,定期自我查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防范问题反弹。

[编辑:三人目]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