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前的辛家庄。市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湛山片区旧貌。湛山街道办提供 1997版本的《东部热土》。
贴城开发带来的GDP猛增
1992年东部开发前,青岛的经济发展形势已不容乐观。而从1978年到2017年的青岛GDP增长走势图上可以看出,1992年到1995年,青岛GDP出现一个飙升的大尖峰。
1991年青岛市GDP为206亿元,而到1995年GDP达到631亿元,净增加425亿元。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程国有认为,1992年至1995年青岛市区东部开发证明了“贴城开发”的巨大威力。
程国有研究上海、青岛、苏州、昆山、南昌、上饶等城市开发的经验发现:凡是“贴城开发”的都很成功,如青岛的东部开发、苏州新区与工业园的开发、昆山开发区的开发,由于紧靠老城区开发新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崛起;凡是“离城开发”的大都不很成功,由于远离老城区进行“飞地开发”,不仅开发区的发展形不成良性循环,而且拖累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进程,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其他城市差距迅速扩大。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开发结局呢?程国有认为,城市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社会资源的整合循环利用过程,开发不是在空地、荒地上生产财富,而是依托既有的“地盘”和资源来实现财富的再生,让新旧资源、内外资源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相互激发,产生巨量的财富。“贴城开发”的成功就在于充分利用了城市原有的社会资源,实现了新旧资源、内外资源的整合与激发,产生了城市发展的巨大财富效应。
程国有分析认为,1992年以青岛市政府东迁,拉开了东部开发的序幕,由于东部开发紧贴老城区,新区房地产开发吸引了老城区居民购买,形成了房地产开发与居民东迁的良性循环,进而又带动了东部商贸、旅游项目的开发,这些开发不仅吸引本地企业的参与,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外地资金的投入,最终使整个东部开发呈现良性循环发展状态,进而成功地推动了青岛市区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说,青岛市区东部大开放形成了典型的新旧资源循环与内外资源协同放大效应,取得了巨大成功。青岛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东部成亿元楼宇摇篮
单体税收过亿的商务楼宇数量,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考量区域吸引高端要素资源的重要参数,是评价地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标杆。
青岛1992年开始的东部建设,不仅迅速提高了GDP水平,并且让东部这片土地成为亿元楼宇的摇篮。
根据统计,截至2018年2月,青岛市“亿元楼”已经达到49座。金融类、科技类、大型以及跨国企业入主其中等成为“亿元楼”的最强助推力。
市南区作为青岛传统“亿元楼”聚集区域,以26座的总量领跑各区市。市南区“亿元楼”集中于香港中路两侧。周边交通便利,商务配套成熟。
而随着主城区的扩容及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的发展,由亿元楼构筑的“黄金”海岸线不断向东突进,吸引了大量优质金融、科技类企业和总部落户崂山区。
此前,崂山区域内税收过亿的商务楼宇为零,而现在崂山区已俨然成为胶州湾海岸沿线中又一个寸土寸金的商务楼宇集聚区。税收过亿的商务楼宇从无到有,目前总数达到13座。
13座“亿元楼”分别为农商财富大厦、上实中心大厦、浦发银行大厦、平安银行大厦、招商银行大厦、裕龙国际中心、国际金融广场,大荣中心、凯旋商务中心、国际创新园、颐杰鸿泰大厦、国际发展中心、荣柏财富大厦。金融类总部经济是助力楼宇税收过亿元的主要力量。
东部新区已成为青岛经济版图上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板块”之一。
■分析 东部热土 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
团校讲师高胜历,在经历青岛东部建设所带来的蒸蒸日上之势后,1996年,爱好文学创作的他,忍不住想写一部东部开发的书。
与东部开发指挥部联系后,指挥部专门在二楼给他安排了一间房,还配了一部电话,配合他的采访和写作。
已经退休在家的高胜历,回忆起那段激情岁月,依然心情澎湃。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年代,写书全靠“爬格子”。高胜历一直珍藏着那摞厚厚的书稿。一页300字的稿纸,他每天最少写20页,一兴奋就能写到30页,“那种写作的激情根本拉不住。”
采访中,东部建设的太多事打动了高胜历。
“东部开发的源头建设,给人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他们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但他们千方百计地在努力突破自己的局限性。”
青岛人几乎看不到东海路和香港路扒路进行管道施工的情景,高胜历说,那是因为东部从建设伊始,就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东部配套建设的管线系统号称“九通”。这包括道路、上水、地铁、立交桥、污水和淤水、电力、通讯、煤制气、供热、有线电视等。
并且,地下布装管线系统的通道里,早已预留好了许多管线的位置,那是东部人为后代们的将来预留的位置,东部人早就想到,等到许多年之后,除了水电、通讯、煤制气、供热、有线电视等,还会发明更多的东西,地下通道里所空的位置,是为这些将来的发明和需要而预留出来的。
浮山湾岸线一带的黄金海岸,那大片大片的绿地和步行街,这些地皮原本可以出让换取更多的建设资金,但东部开发建设者却毅然留了下来,为的是给后代留下必要的建设空间。
我们现在经常提的政府部门“一站式”服务,青岛的东部建设者们早已作出榜样。
开发指挥部的办公楼里,汇集了跟客商有关的所有行政部门的职能,客商们只进开发指挥部这一个门,再不用往其他地方跑,就能办成他们要办的事情。
很多人都听说过东部地区开发指挥部在40分钟内办好一份工商营业执照的事情。
李嘉诚在东部投资建设的“太平洋中心”,是东部客商中有分量的项目,也是李嘉诚在国内北方地区的第一处投资。由于种种原因,这家公司临近要举行奠基仪式时工商营业执照却没有办妥。东部地区开发指挥部的人员为了让“太平洋中心”的奠基如期举行,特事特办,雷厉风行,在40分钟内把所有手续办完,将工商营业执照交到了前来主持奠基的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手上。
回到香港以后,李氏父子把青岛人40分钟内办妥营业执照的事告诉了位居香港富豪头三名之一的大财雄郭鹤年。郭鹤年是全球性酒店集团“香格里拉”的老板,听了李氏父子的见闻后,遂起意在青岛东部地区建一座香格里拉饭店。
之后,郭鹤年又与李嘉诚一起联合引进了美国可口可乐项目,在青岛高科园受让了70亩土地,进行了巨额投资建设。
高胜历的书取名《东部热土》,获第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本书1997年版本的封面上是这样的文字:“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热土是一种有生命的土地,谁也无法估算它所蕴含的勃勃生机中到底有多少生命的能量”。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