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市科技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8-08-09 19:39:36
来源:信网
责任编辑:芃芃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围绕“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落实一三三五工作思路”要求,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突出创新源头供给、科技服务提升、新兴产业培育、科技惠及民生重点工作任务,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 上半年工作情况

科技投入方面,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307.1亿元,占GDP比重2.78%。科技产出方面,截至6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10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6.19件。成果转化方面,截至6月底,全市共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0.55亿元,同比增长21.92%。企业培育方面,全市高企总数达205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一)加快高端创新资源集聚。

1.加快海洋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在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成功举办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对其开展的探索和实践给予肯定。国家深海基地已初步形成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三龙”系列深海运载装备体系,服务国家深远海战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获批筹建,将集聚中科院13家研究机构,打造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基地。

2.加快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国家高速列车创新中心先后集聚蒂森克虏伯、西南交大等一批高端资源,总投资近24亿元的高速磁浮实验中心等4个重点项目立项实施,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已开工。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中心理事会成立,将在青打造国内一流新能源科技创新高地。青岛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省部会商,即将正式获批。

3.提升引进院所服务地方能力。靶向产业需求,通过“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和国际系”四条主线集聚高端研发机构,推进华东理工、武汉理工、西北工大、奥泰医疗等在青落地发展,全市累计引进建设高端研发机构49家,集聚高端人才8000余人,带动仪器仪表、海工装备、航空航天、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发展。哈工程船舶科技园搭建各类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15个,入园企业100余家。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青建设航空产业创新基地,在发动机、无人机等方面打造航空产业集群。

(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优化创业孵化服务。打造千帆创新创业品牌,开展天使投资对话、创业大赛、千帆加速训练营等系列活动,全面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认定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45家。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800家,培育高企238家,上市(挂牌)142家(主板1家、新三板25家,四板116家),带动就业7.8万人。

2.优化技术转移服务。制定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印发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方案,全年将举办7大板块、200余场产学研对接活动,着力解决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问题。起草青岛市鼓励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政策等文件,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加快建设蓝谷海洋技术转移中心,逐步形成“一总多分”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3.优化科技金融服务。股权融资方面,各类基金总数达30支,累计为251个项目投资10.3亿元。债权融资方面,1-6月,政策性担保公司支持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担保贷款2.9亿元,累计为542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8.1亿元信贷支持。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新增授信企业19家,金额5400万元,累计为97家次企业提供3.24亿元贷款。科技金融投保贷联动为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4570万元资金支持。

4.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加快推进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积极开展国家专利运营试点,组建专利运营基金,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专利代理机构47家,占全省38%。1-6月,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1528件、3290件,分别占全省1/3左右。

5.提升科技综合服务。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实施方案,上半年新增仪器入网202台套,总数3429台套。科技文献共享服务提供公共检索量13万次,累计服务个人用户3000余人,服务量同比增长70%以上。

(三)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1.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一是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制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梳理重大科技项目52个,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省自创区发展建设资金2000万元。中国电科仪器仪表产业园二期即将开工,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二是遴选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五大产业作为新技术主攻方向,首批梳理24个领域142项新技术。20个项目获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青能所高比能固态锂电池技术成功应用于万米实验着陆器。三是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开展体系化招商,吸引带动体系内单位以及上下游关联产业来青发展。由局领导带队,分别到北京、天津、杭州、成都、绵阳、济南等地调研走访中科院微电子所、电子科技大学、奥泰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企业30余家,新增在谈项目6个。

2.强化科技企业培育。一是继续发挥大企业创新领跑作用。海尔价值链协同业务科技资源及服务集成技术,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支持。海信集团进军“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引领行业发展。二是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批次首次增加到一年三批,今年已组织培训会11场,2000余人参加培训。第一批高企申报数量达588家,拟于近期组织专家评审。三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出台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的意见,1671家企业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12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6.1亿元。

3.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启动海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组织开展军民科技协同研发。编制海洋产业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方案,积极争创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试点。

(四)强化科技惠及民生。

1.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开展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从育苗、种植、饲料及养殖等全方面布局,带动周边农户劳动就业300人以上,使农民年增收2万元以上。

2.强化社会发展科技支撑。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节能型、清洁型生物燃气/燃油示范系统,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开展食品分析检测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定期发布食品安全筛查信息。组织开展危险气体泄漏源检测定位应用示范,为城市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3.实施科技精准扶贫。依托国家级星创天地,搭建综合服务平台,营造良好农村创业环境,2018年实现孵化创业团队或企业150家,吸纳大学毕业生创业150人以上,开展创业创业活动150场、技术培训100场,带领400户农民脱贫致富,辐射带动2000人劳动就业。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虽然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高技术产业没有形成在国内叫得响的新兴产业和新企业,大项目缺乏、本地配套率低。二是创新型领军企业稀缺,科技型企业规模偏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三是高校院所成果“求新不求用”情况仍然存在,技术集成熟化环节有所缺失,企业承接转化科技成果能力不够。四是技术转移机构小、散、弱,高水平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缺乏。科技金融支撑不足,资本市场不活跃,高价值专利产出少且转化不够等问题

下半年,市科技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委有关部署,坚持“创新第一理念”、创新驱动“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重点抓实海洋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科技企业培育等七方面工作,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一)抓实海洋科技创新。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推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快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培育和引进海洋领域高端人才。

(二)抓实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省“十强”产业领域和市“双百千”工程,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五大产业技术攻关。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取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青岛)落地。

(三)抓实科技企业培育。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规”“企成高”,助推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四)抓实科技军民融合。完善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创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军民统筹共享。

(五)抓实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政策引导,促进高校院所更多科研成果本地转化。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问题。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加快高价值专利培育,突出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六)抓实科技金融提升。强化与金融监管机构合作,丰富“政银保”“科技贷”等科技金融服务产品,拓展投保贷联动业务,积极争取国家投贷联动试点。

(七)抓实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机制。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服务环境,激发和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协同创新,努力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来源:信网 编辑:芃芃]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