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发小姐妹花江南寻亲 老家相隔不到5公里

2018-09-10 09:40:04
责任编辑:光影

原标题: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一对青岛姐妹花,想帮江南老乡“寻根”

这样的巧合可能只在电视剧里出现过:

在青岛幸福楼大院长大的一对发小姐妹,从小一起玩到大,至今依然是邻居;两人在偶然中得知,青岛的只是养父母,自己的亲生父母在江南无锡一带;2006年,两人相约去江南参加寻亲活动,从此持续寻亲;2015年和2017年,两人先后找远在千里之外的到亲生父母,老家居然相隔不到5公里,家中排行都是老四……

如今,她俩成了寻亲者眼中的传奇,一直帮其他相似身世经历的青岛市民去江南寻根。这次,她俩又联手江南的寻亲志愿者,10月13日要在青岛举办大规模的寻亲活动。

\

青岛姐妹花,身世很相似

这对发小姐妹,一个叫任迎春,一个叫王培清。

小时候,两人都住在拆迁改造前的青岛幸福楼大院,一个住1号楼,一个住5号楼。

相仿的年龄,又比邻而居,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慢慢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小姐妹。

“那时并不确定自己是收养的,但隐约感觉到,自家的情况跟别人不太一样。”任迎春说,跟父母的年龄差距,明显都比其他家庭要大很多,她家就相差了近50岁。其他的同龄人一般都有兄弟姊妹,唯独她们两家,各自都只有一个女儿。

也许是家庭情况相似,两人相处得跟亲姐妹似的。对于自己的真实身世,两人都没敢问过父母,“怕父母会伤心”。好在各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家庭负担较小,父母对她们也都是尽心竭力,两人在幸福楼大院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最先确证自己身世的是王培清。1986年,王培清的母亲去世,需要到派出所去注销户口,无意中从户籍档案中看到,自己是1972年被养母从无锡婴幼院抱养的。这是她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时年14岁。

任迎春知道自己的身世要晚了近20年。2005年,母亲要把名下的房子过户给她,办理手续时她才意外发现,她的户口也是1972年从无锡婴幼院迁入青岛的。尽管很想知道当年被收养的经过,但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她没敢追问。

此时,两人才都有点明白了,相同的身世经历,是她俩能情同姐妹的原因之一。

\

参加寻亲团,一同赴江南

“不知道还好,知道了以后,无锡一带就成了梦萦魂牵的地方,特别想知道自己的根儿到底在哪里。”两人抱着同样的想法。

事实上,与两人有着类似身世的青岛市民,并不在少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南无锡一带频受洪涝之苦,大量的婴孩被送往当地的福利机构。。无锡婴幼院当时是周边最大的福利机构,收养的弃婴最多。最后连福利院也无力抚养,陆续集中用火车送往北方,河南、山东、陕西、河北,最远的甚至被送到了新疆。

资料显示,仅在1960年,无锡婴幼院就往北方送出了2000余名孩子。这仅仅还是登记在册的,更多的孩子并无收养记录,给日后寻亲带来无尽的困难。

送往山东的孩子,分散在了济南、淄博、临沂、青岛等地,其中又以青岛居多。收养他们的,多是殷实但无孩的家庭。到了后期,青岛不少无孩的家庭,干脆直接到江南的福利机构抱养孩子。

这些孩子早已长大成人,有的如今已年过六旬。如果家里的老人未曾说过,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们的生日,大多是不确切的,“连年龄很可能都是大致估计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落北方各地的这批孩子,陆续南下寻亲。青岛最早参与寻亲的,可以追溯到1998年,到今年已整整20年,期间几乎从未间断。

2006年,青岛又组织了近百人的江南寻亲团,到无锡周边实地查找。任迎春和王培清相一起约参加,两人第一次踏上江南的土地,第一次到了改名后的无锡市儿童福利院,这是她俩幼时被青岛父母收养的起点。

这一次,两人双双无功而返。

\

持续十余年,寻亲未间断

2006年之行,让她俩知道,北方还有成千上万名像她俩这样的江南老乡,也结识了很多致力于帮她们寻亲的江南志愿者。大家有个共同的梦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延续上中断了数十载的亲情。

此后,赴江南寻亲成了执念,就像是开了弓的箭,一旦离弦,就再也无法回头。

王培清的养父母此时早已去世,不存在寻亲的顾虑和障碍,几乎每年都会参加江南举办的寻亲活动,有心的她还与江南的志愿者一直保持着联系。

由于怕伤害养母的感情,任迎春的江南寻亲一直悄悄进行。在此后的近10年间,她先后12次南下无锡,足迹几乎走遍了无锡周边的大小乡镇,试图解开自己的身世密码。

尽管每次都没有结果,但两人从未放弃过。好在,她俩当年被收养的过程都还有据可查。王培清的出生日期记录得十分详细,任迎春的收养过程相当明晰,为日后成功寻亲奠定了基础。两人还把DNA样本留在了当地的寻亲志愿机构,等着有朝一日和家人比对。

过程历尽艰辛,所有寻亲者的故事,都可以被泪水浸湿。这期间,陆续有人找到了亲人,鼓励她俩坚定一个信念:故乡的亲人就等在那儿,也在积极寻找她们。

2014年,她俩组织了7名寻亲者,开着两辆私家车再次南下。这一次,她们扩大了寻亲的范围,将足迹延伸到了江阴、宜兴等地的乡镇。每到一处,她们就拉着寻亲的横幅走上街头,制作寻亲单页广为散发。 她们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江南家庭加入了寻亲的队伍,也在寻找当年的孩子,想知道孩子现在过得好不好。

期间,也曾有过无尽的希望和失望。有无锡市民认为任迎春就是他们的亲人,等她专门赶到江南一见面,才发现很多信息无法吻合。

尽管空欢喜一场,但当地省市电视台都报道了这一看似“乌龙”的寻亲波折,为日后成功认亲埋下了伏笔。

双双获团圆,仍搭桥牵线

2015年,任迎春的养母去世,一直受到老人善待的她心情悲伤,没有参加无锡当年举办的寻亲大会。但就是这一次寻亲大会期间,江苏省江阴市的一户人家,从新闻报道中知道了任迎春的故事,再审视她的寻亲资料,怀疑这就是当年送养出去的孩子。联系上之后,双方通过DNA来鉴定血缘关系。

2015年6月18日,任迎春与亲生母亲的DNA样本比对成功!回家认亲的那天,江阴市正下着暴雨。亲人相拥的一刹那,现场更是泪雨滂沱。

陪同任迎春回家认亲的,除了家人,还有她的发小姐妹王培清。任迎春一家的团聚,让王培清看到了希望,她的寻亲之路仍在继续。2017年11月,王培清终于如愿以偿,成功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这是另外一个催人泪下的寻亲故事,曲折程度让人唏嘘不已。

当年亲人离散时心有多痛,日后再次相逢时情就有多浓。王培清与亲人相聚的场面,自然也少不了涕泪交加。陪同她前去的,这次轮到了任迎春。

两人这时才惊奇地发现,两人在江阴的老家,相隔居然不到5公里。缘分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江阴出生时,她俩是同乡;被抱养到青岛后,她俩是发小;等都找到亲人时,她俩已经成了楼上楼下的邻居。

她俩的寻亲故事和圆满结局,被众多的寻亲者描绘成了传奇。她俩也被看作圈内知名的“寻亲姐妹花”。大家都乐于把她俩作为例子,激励自己只要坚持寻找下去,亲人团聚终有时。

尤其是青岛的寻亲者,更把她俩当成了主心骨。他们有的比任迎春和王培清大了10多岁,已年过六旬,随着年龄的增长,落叶归根的情愫更加浓烈。但是,他们既不会在网上登记寻亲资料,也没有太多的精力一趟趟到江南实地寻亲。他们的父母应该也进入耄耋之年,有些甚至已不在人世。年代越久远,记忆就愈发模糊,寻亲成功的几率就越渺茫。

没有相同命运经历的人,可能无法体会这个群体的哀伤与疼痛。姐妹花虽然已各自团圆,但其他的寻亲者的心情她俩感同身受。这两年,她俩没有中断与寻亲者的联系,业余时间仍花费大量的精力,分享她俩寻亲的经验,推荐认识的寻亲渠道,给其他的寻亲者牵线搭桥。就连王培清的亲哥哥,也成了江阴当地的寻亲志愿者。

“我们想让更多相似的家庭团聚。”任迎春说,现在寻亲的环境跟前些年已有所不同。一方面,江南有更多的家庭出来寻找当年送出去的孩子;另一方面,民间寻亲志愿机构越来越多,登记的寻亲资料也越来越丰富。更重要的是,国内不少司法鉴定机构已经建立了DNA寻亲对比库,收集到的寻亲者DNA信息越来越多。

寻亲的道路尽管困难重重,但希望一直都在。

不求原谅,就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经过任迎春和王培清的联系和协调,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将于10月13日来青举办大型的寻亲活动。这是一个成立于2010年的民间寻亲公益机构,2015年正式注册成为社会团体。姐妹俩的寻亲过程,都曾经得到了该协会志愿者的帮助。

“截至今年8月,我们已经累计帮助200多个家庭找到了离散几十年的孩子,圆了他们亲人团聚的梦。”该协会会长李勇国介绍,经过这些年不断外出举办寻亲活动,已经在浙江、江苏、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分别设立了多个寻亲服务站,设在山东省的分布在东营、临朐、临沂、枣庄等地,协会的公益平台上,已经登记寻亲人员近万人,并且每天都有新的寻亲资料上传。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还专门为该协会建立了江阴寻亲基因库,因此他们拥有的寻亲信息非常丰富。此次来青举办寻亲活动,希望能帮更多的青岛寻亲者找到江南亲人。

据了解,青岛的寻亲群体,目前没有固定的交流地点。为组织好此次寻亲活动,让更多的寻亲者圆梦,青岛公交驾校专门把本单位的会议室,作为活动筹备期间的联络地点,青岛公交职工学校提供自己的教室,作为寻亲活动当天的举办场所。如果您跟这些寻亲者有相同的身世经历,也想借此机会找到离散的亲人,可以报名预约参加此次寻亲活动。报名热线:13361487925(任女士)、13963956566(王女士)。也可以到直接到位于沈阳路46号的青岛公交驾校报名,咨询电话:89801313,现场会有工作人员协助登记资料。

寻亲者资料展示:

◎寻亲线索一

青岛市南廷百货公司

江苏常熟薛荣华女士,寻找1970年5月16日出生,放在常熟吴市公社医院门口的儿子。儿子1970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出生于江阴夏港,因家境非常困难,儿子出生四个月后忍痛把他送到了山东。当时山东养父母是到家里来领走的孩子,留下80元钱,地址留的是山东青岛市南廷百货公司。儿子左腰间有红色胎记,送养时身穿线衫线裤,当时养父母还留下两套青布底子。

◎寻亲线索二

台东区西仲家洼252号

江苏常熟的陈红娣姐弟第二次来青岛寻亲。记录显示,陈红娣的三妹出生于1973年3月30日,农历二月二十六,第二天被青岛一名姓韩的女士抱养,在无锡婴幼园登记的地址是青岛市台东区西仲家洼252号。2016年,陈红娣一行曾在台东西仲一路附近寻访老居民,但西仲家洼252号拆迁时间太长,当年居住的居民已不知搬去了哪里。陈红娣姐弟随后还到宝应路石头上的“仲家洼”三个大字前合影。

“我们来寻找三妹妹,并不求她原谅,就是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如果妹妹过得好,我们回去告诉父母,了却老人一桩心事;如果妹妹过得不好,我们会想方设法地帮助她。”陈红娣说,父母曾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打扰三妹的生活,如果三妹的养父母还在世,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千万不要让养父母伤心。“生恩没有养恩大,养父母收养三妹妹,并把她抚养长大,是我们全家人的恩人,我们不能做不义的事情。”陈红娣说,即使三妹最终不能认祖归宗,他们也希望三妹或她的家人,给他们传递一条“三妹平安”的消息,让年迈的父母能够放心。

◎寻亲线索三:

江苏常州的叶红敏来青寻妹妹,并可提供妹妹幼时的照片。“照片应该是妹妹被送走前,父母带她到照相馆专门照的,当时妹妹已经长出两颗牙齿了。”叶红敏说,她找妹妹已经10多年了,在常州当地已经上过三四次电视,她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媒体上讲述亲情,希望更多常州当地的家庭能够主动出来寻找失散的亲人,她也因此成为当地寻亲者公认的“寻亲代言人”。

上世纪70年代,叶红敏的父母为抚养舅舅家里的4个孩子,决定把自己最小的女儿送走,为了有朝一日能找回,他们带着女儿拍了这张照片。“收养我妹妹的好心夫妇工作单位分别是青岛渔业公司和青岛自行车配件厂。”叶红敏说,希望能找到这两家单位的老职工,从而寻找妹妹的下落。

半岛记者 马正拓

[来源:半岛客户端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