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暖心急诊科 一份来自青岛妇儿医院“催泪红包”团队的深夜牵挂

2019-07-05 10:13:48
来源:信网
责任编辑:齐东

信网7月5日讯 “孩子被家长带回家后,我还是不放心,想着能够联系到家长问问情况。”孩子生病,不仅牵动着家长的心,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无疑不是一种时时的牵挂。近日,一位带着孩子来青岛市妇儿医院急诊科就诊的网友在微博上发表的一段文字引起了信网(0532—80889431)的关注,提到当时的就诊情况,回想起医护人员凭借颇高的职业素养和敏锐的观察为孩子赢得了有效的治疗时间,这位网友简短而朴实的话语叫人久久不能忘怀。

\

( 来源:微博截图)

医生及时发现孩子情况 灵活进行救治

据当天接诊医生李敏大夫回忆。6月28日晚上八点左右,两位老人带着孩子来到急诊科,在护士预检分诊的检查过程中,她正巧经过,听到护士说了一句“孩子的氧饱和不是很高”。通过初步判断,孩子预检分诊级别较高,李大夫便优先带着孩子来到了抢救室,即刻为其进行检测,通过检查,孩子虽本身患有基础病,但各项指标还较为稳定。因了解到孩子总憋气,医生为其拍了片子,进一步检查后,病情基本稳定。

晚上近十点,即将下夜班的李医生还惦记着孩子,可回输液室找了一圈,也不见孩子和家长身影,问了护士才得知孩子已经回家了。“因为孩子本身有基础病,可能家长对于护理还是比较有信心,但我还是不怎么放心,想再问问情况,万一有什么问题需要回医院我好提前和值班医生交接。”李医生找到孩子家长的电话拨打过去,但由于时间较晚,未能接通。后来家长回了电话表示孩子无碍,虽然只是简单的一通电话,可这份深夜来自医院的牵挂,令家长感到十分暖心。

\

来源:信网

预检分诊是基础 部分家长存在些许误解

其实,当时这位家长带孩子来院就诊时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因孩子刚进急诊科正在进行预检分诊时被李医生发现,根据当时的情况,预检为三级,需要优先为其及时进行了处理,但却没有得到前面排队家长的理解。据当值的两位护士告诉信网,当时前面有一位没有带孩子来院想提前排队看诊的家长,按照相关规定,急诊为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需对患者本人生命体征进行准确测量方可进行专业预检分诊,这位家长可能不理解全国急诊的预检分诊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又见此情形,不满情绪随之增加,嘴里一直在向护士发泄他的负能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护士仍坚守岗位在耐心向其解释的同时为这位较重的孩子做了基础测量,丝毫没有耽误诊治时间。

“当时这位家长说话的确不好听,但孩子生病谁都会烦躁,这我们也能够理解,再者说身在这个岗位,这种情况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我们也在学着不断克服负面影响,调解心情,做到不能影响工作,毕竟生命是永远放在第一位的。”这两位当值护士,一位90后,一位80后,不论年龄大小,面对工作,面对生命,他们只能选择收起内心的“小委屈”,用更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对待来院就诊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

四级分级诊疗 确保高效合理安排就诊

近年来,为了能够更有针对性且效率更高地服务于患者,分级诊疗被应用于各大医疗机构并得到迅速完善。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迎军表示,急诊科根据标准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例如:休克,抽风等情况紧急,需要立即救治的患者,这类患者一般会分为一级、二级,以此类推,一些相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据情况分为三级,四级,通过预检分诊,可以将真正的危急重症患者检出并优先看诊,使其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因此预检分诊对急诊医患双方来说,一方面便于医生护士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作出准确判断,同时患者可以得到合理有效安排并享受顺畅的看诊秩序,从而让分级诊疗真正受益于每位患者。

\

来源:信网

\

来源:信网

护理工作千头万绪 医患沟通尤为重要

“对于每一位带孩子来院就诊的家长,他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重要的,情况都是最先需要处理的,但其实医护人员理解的分级诊疗和家长所认为的是有所出入的。”急诊科护士长宋军介绍,分级诊疗级别是通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来区分的,合理划分轻重患者的就诊顺序,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便于医生第一时间发现紧急患者,及时进行救治。所以,部分家长可能对此并不十分理解,才会出现一些情绪化的言行。

近40个人的急诊科护理团队可谓是一个十分团结融洽的大家庭,家属的不满往往会发泄到护士身上,但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护士们的情绪只能通过同事之间相互倾诉和安慰,久而久之,整个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愈发浓厚。2016年,感动全国的“催泪红包”就发生在该科室。

“我们医院面对的患者主要是儿童,如何去安抚患者家属,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减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这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宋军说。

信网离开急诊科时,那一个个身着白衣的背影仍在忙碌,或许他们脸上没有灿烂可人的微笑,但在每一个生命前面,在需要帮助的患者家属面前,他们不曾有一丝懈怠,有的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信网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 编辑:齐东]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9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采编许可证:3712018002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