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后备人才队伍是社区“两委”班子的重要来源,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青岛市南区以改善和优化社区“两委”班子结构为目标,提前谋划2026年新一轮社区“两委”换届,聚焦“选得准”“育得强”“用得好”,在全区开展社区后备人才培育行动,着力夯实换届人才基础。
聚焦“选得准”,构建人才选拔“立体网”
“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到社区开展点对点谈心谈话,综合研判社区干部的个人意愿、总体评价、年龄学历情况、班子结构,逐岗逐人系统梳理,从街道全局统筹确定了8名优秀后备人才。”湛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世杰说。
市南区围绕社区“两委”班子年龄学历、班子运行情况、干部履职情况、推行“一肩挑”是否存在障碍、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5个方面,对50个社区进行了全面摸排。按照社区推荐、街道党工委审定、组织部备案等相关程序,综合考虑人选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专业素养、群众基础等因素,从本社区“两委”班子现职成员、优秀社区工作者和专职网格员中择优筛选,建立起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社区后备人才库。按照每个社区动态储备2名以上后备人才,科学确定103名人选纳入后备人才库动态培养,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7.1%,35岁以下的占66.3%。
聚焦“育得强”,打造能力提升“实训营”
“这是我参加的第4次分享交流会了,街道邀请优秀社区书记及深耕小区(楼院)治理、旧改现场、矛盾调解一线的行家里手进行专题授课。他们以鲜活案例与实战经验,为我们精准赋能,有效提升了破解基层难题的实操能力。”香港中路街道香港路社区后备人才赵荻说。
市南区聚焦社区后备人才工作所需,在全区开展社区后备人才“丰翼振翅”培训赋能,做到“用什么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量体裁衣、精准施教。培训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社区管理能力摆在首位,通过专题授课、案例分析、全景式教学、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加强社情教育、群众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帮助后备人才尽快找准工作切入点。建立“2+1”帮带培养机制,为每名后备人才确定一名经验丰富的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和社区“两委”干部作为帮带联系人,一对一进行实践指导,确保工作方法上有人教、工作作风上有人带、工作困难时有人帮,助力后备人才快速成长。
聚焦“用得好”,搭建成长成才“快车道”
“作为一名95后的新书记,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赋予了沉甸甸的责任。社区工作有汗水,也有泪水,我将继续认真完成工作任务,时刻心系群众,真正做到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八大峡街道西藏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岳晓露说。
市南区着眼新一轮社区“两委”换届,集中培养社区党委书记“种子选手”,坚持“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的原则,对表现优秀、综合素质高的7名人选,及时推荐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依托社区后备人才包联小区(楼院)等抓手,指导街道制定后备人才个性化成长路径,安排后备人才到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攻坚等重点工作中加压历练,引导33名后备人才成为物管纠纷调解的“智囊团”、60多名后备人才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提高后备人才攻坚克难工作能力。推动后备人才在“双报到”以及点亮“微心愿”等工作中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协助社区解决群众难题310余件。
市南区将持续完善社区后备人才全链条培育机制,采取压担子、交任务等方法,有计划地把后备人才放到区、街重点工作中锤炼成长,为社区治理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
文/通讯员 王清林 记者 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