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推进“中国康湾”建设 青岛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原标题:推进“中国康湾”建设,青岛绘出“路线图”

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基本建成高品质健康生活承载地、康复产教融合创新高地、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青岛,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康养产业的万亿蓝海。

近日印发的《青岛市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描摹了“中国康湾”的未来图景——

立足青岛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以“山海康养名城、活力健康湾区”为目标,依托康复大学等高能级平台,突出“全域康养、全龄健康”,加速地产、医疗、康养、文旅等领域深度融合,增强湾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

到2027年,在健康居住、业态创新、产业集聚、场景营造、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培育10个产业特色园区,打造30个高品质健康社区,建设100个医康养综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构建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全龄友好生态,基本建成高品质健康生活承载地、康复产教融合创新高地、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这也意味着,擦亮“中国康湾”城市新名片,青岛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文件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近30个部门联动推进。这样的顶格规划和系统布局,足见青岛对于建好、用好这一城市全新品牌的重视程度。

青岛建设“中国康湾”目标

到2027年——

●在健康居住、业态创新、产业集聚、场景营造、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培育10个产业特色园区

●打造30个高品质健康社区

●建设100个医康养综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构建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全龄友好生态

●基本建成高品质健康生活承载地、康复产教融合创新高地、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加速崛起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

《中国康养产业消费趋势报告(2025)》显示,2025年,中国康养产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5万亿元。到2030年,康养产业规模或将达到14.62万亿元。康养产业正在成为全国城市争相竞逐的新赛道。

“踏浪”这一万亿级产业蓝海,青岛有着天然的优势。

山海城湾浑然一体,绵延800公里的城市海岸线,舒适宜人的海洋性气候——依山傍海,让青岛成为康养的“天选之地”,被联合国评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如何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新动能?2024年,我国首座康复领域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康复大学在青岛建成启用,为青岛发展康复康养产业提供了强劲的创新动能和产学研高能级平台。

发挥康复大学专业学科优势,青岛建设了省神经康复重点实验室、省人口健康公共政策研究基地、市肺癌防治康复重点实验室和市康复科技产业政策研究基地等平台,并依托康复大学和青大附院获批省骨科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围绕康复大学建设打造全市首家康复产业孵化器,培育康养为特色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2022年6月开园以来,孵化康复科技企业83家,健新医疗、源生生物等4家企业获1.1亿元融资。

康复医疗器械也是青岛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布局的5个重点方向之一,青岛正聚焦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康复评估、虚拟现实康复、远程康复等前沿赛道,推动康复医疗器械国产化、智能化,布局以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理疗为核心的康复器具产业,培育了攻关高端康复机器人的康道、研发柔性翻身智能护理床的正仁慧康、专注运动康复领域的领动医疗等一批领军企业,促进康复大学为核心的基础研究与重点企业为核心的应用研究融合发展。

站在新起点,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康复产教融合创新高地,将2027年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目标锁定1000亿元,在城市崛起一条新的千亿级产业赛道。

青岛将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所与康复康养企业加强产学研对接,在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鼓励康复医院、康养机构与康复辅具企业加强合作,打造康复辅具试用、机器人辅助训练、智能系统评估应用场景。推动中试平台、熟化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康复康养领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青岛将支持崂山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上合示范区等,布局发展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器械等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建设康复康养细分领域特色园区,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划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用好康复大学创新平台,青岛将支持康复大学在医养健康、科技助残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培养康复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康复大学附属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名医名师工作室建设,着力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人才。

为康养产业发展配置更丰富的资源要素,青岛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康复康养领域重点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服务。

擦亮这一产业新品牌,青岛还将加大“中国康湾”品牌宣传力度,面向全球多渠道宣传推介,办好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建设高品质健康生活承载地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多重推动下,中国养老行业快速发展,银发经济蓬勃兴起。具体到青岛,目前青岛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数量为238万人,居山东省首位,老年人口占比达23.8%。

近年来,青岛着力推进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健全区(市)、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协调贯通机构、社区、居家三类服务形态,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推进优质服务资源下沉基层。

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93家,机构床位4.2万张,护理型养老床位3.5万张,占比达到81.7%;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180家,入住率达60%;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34处,村(社区)养老服务站1300余处;建成助餐机构1400余家,累计服务3400余万人次;累计签约家庭养老床位8万余张,拉动服务消费1.4亿元。

创新医养结合模式,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设愈安医养院,成为全市首家由三级公立医院开设的养老服务机构。青岛还推动第一批共6家五星级养老机构与医院建立医联体,深化“五床联动”试点,探索“医院病床”与“养老床位”的无缝转换,提升医养康养水平。拓展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推动由优质养老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运营镇街、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并设立“养老顾问”岗位,年底前将再建成30处社区嵌入式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中心,扩大社区层面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供给。

青岛还着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高城市健康服务水平,为“中国康湾”建设筑牢健康基石。目前,青岛正在加紧推进医疗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项目、西海岸肿瘤医院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二期改扩建项目、青岛市市立医院(康复大学青岛医院)东院区三期改扩建项目正按计划推进,预计2028年年底前完工。

根据行动计划,下一步,青岛将打造高品质健康生活承载地。

打造健康居住新生态。青岛将通过优化提升、按需改建、规划新建等方式,鼓励地产项目向康养地产转型,积极打造“医、养、康、学、旅、乐”一体化的持续照护专业养老机构,推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发展,推进城乡空置公共服务资源作为养老设施使用。

提升城市健康新品质。青岛将制定出台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医康养服务领军企业;完善医疗卫生、文化设施、文体活动等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龄友好空间建设。

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青岛将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端康复医疗机构、科研机构,支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康复科并设置病房,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增设康复床位;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一批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高水平的国医馆和中医药特色突出的国医阁。

培育健康消费新热点。青岛将发展高端体检服务,鼓励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布局中式养生馆,支持新中式养生产品和运动康复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养老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打造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随着银发经济向“慢节奏、重体验、强关怀”的多元服务加速升级,从“基本保障”迈向“品质消费”,康养旅居在银发经济中占据日益重要地位。业内预测,其消费占比近20%,产业年增速将达15%至20%,参与塑造中国旅游市场新格局。

抢抓这一机遇,青岛将打造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作为“中国康湾”布局的重点之一。

坐拥沿海景观带及崂山、大珠山、温泉等优质康养资源,青岛正依托区域康养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布局大型健康社区项目,结合“好房子”建设要求,打造集“多代同堂、医食住行、颐乐学为、怡康养护”的综合健康全龄社区,重点谋划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康养项目,加快推进湾区型健康城市建设。

在全国率先出台“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的青岛,正在根据国家最新《住宅项目规范》和山东省《高品质住宅建设标准》,研究“好房子”评价标准,并将养老服务建设纳入必选项,引导房地产企业推出一批康养项目。

目前,青岛部分康养项目已与养老机构建立服务联动,畅通“机构—社区—居家”三级养老体系,搭建防、医、养、康、护、慰等多个维度的服务平台,为高龄人群提供不离家、送上门、全天候的精准服务。

把握住康养旅居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协同服务驱动型转变的趋势,行动方案从“吃住行游”多角度布局,发展“一站式”康养旅居服务。

青岛将依托山海资源,突出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推动多业态跨界融合——

依托海水温泉资源,引入知名温泉运营机构,发展温泉康养;依托竹岔岛、灵山岛、田横岛等海岛旅游开发,突出“一岛一特色”,发展海岛康养;依托崂山道教养生文化资源,开发适合不同康养群体的“食疗”“茶疗”等产品,发展疗愈康养;依托国家森林公园等,发展森林康养;将中医康养等特色体验项目纳入旅游线路,发展“中医体验+旅游疗养”新业态。

打造银龄消费场景。青岛支持景区设备设施适老化改造,开通老年旅游专线,丰富银发旅游产品供给。

抢占健康食品新赛道,青岛将挖掘海洋特色产品资源,鼓励开发以海洋寡肽、不饱和脂肪酸及南极磷虾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大保健食品研发力度,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健康需求的特种食品。支持发展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做大做强“青岛农品”品牌。

推进特色化健康载体建设,青岛将支持既有商业、商务办公等建筑转型发展为高端康复医疗公寓、旅居康养公寓;鼓励按规定盘活闲置农房,开发度假民宿、旅居小院等多样化康养旅居产品;加强星级宾馆、等级民宿规范管理,培育高品质旅居康养聚集地。

剑指“山海康养名城、活力健康湾区”,青岛在“中国康湾”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小组,建立1个行动计划、1套政策工具包、1张项目清单、1张招商引资清单的“4个1”工作机制。

“中国康湾”,未来已来。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11 07:13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