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信号新闻10月10日讯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从安逸花上借钱,他们给学生发放网贷还收利息,是不是违规了?”近日,信号新闻报道的《马上消费金融等平台仍在做校园贷 硕士生亮学位证起诉》引起广泛关注,来自河南的小赵联系信号新闻说,2023年7月,当时仍为高二学生的她,在安逸花平台通过填写基础信息、人脸识别后便获得首笔500元借款,随后便深陷网贷一发不可收拾。2024年10月,考入大学的小赵入学不足两个月便因债务缠身而选择退学打工还债。安逸花是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业贷款产品,信号新闻(0532-80889431)就小赵的情况采访了安逸花客服,对“如何核实学生身份与还款能力”问题,安逸花方面未做回应。
500元“免息”借款诱惑让高二女生深陷网贷
小赵第一次知道“钱可以先花再还”是在网上买手机的时候,那时母亲用了京东白条给她换了个新手机,让当时还不满18周岁的小赵对这种超前消费有了模糊印象。待成年后,小赵注册了自己的京东账号,也开通京东白条用于网上消费,但平台给的金额都不大,“第一笔白条还不到30元,就是在网上买点小玩意。”
2023年的小赵还是河南一所学校的高中生,后来在参加舞蹈艺考集训时,她的花销明显多了起来,家里给的生活费很快就不够用了:“那个时候每天要在外面吃饭,还要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花的钱就多了。”可随着支出越来越多,京东白条给小赵的几百元额度很快就不够用了。小赵记得特别清楚,那是2023年7月3日,高二的下学期还没放暑假,小赵在社交平台看到了安逸花的广告,被其“免息”的宣传语吸引,进了安逸花的借款页面。小赵说第一次申请时,心里满是紧张:“我知道自己还是学生,没收入,本以为平台会查各种信息,肯定不会给我放款。”怀着忐忑的心情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基础信息,人脸识别后,500元借款就“秒到账”了。“看到钱进银行卡的那一刻,我都懵了,原来借钱这么容易。” 她当时没多想,只盯着“几毛钱”利息的字眼盘算:“就算有利息,周末去商场发一天传单,赚的钱也够还了。”
这次轻松借款,成了小赵陷入网贷漩涡的开端。
借网贷还分期账单只为“体面”生活
2024年夏天,小赵考上四川一所大学的舞蹈专业,还是靠助学贷款交的2万多元学费。开学时,父母、爷爷奶奶凑了几千元生活费给她,这已经是这个农村家庭能给小赵的最大支持。
但小赵身边同学的消费水平远超她的预期:“宿舍里的同学,有的穿名牌衣服、有的用最新款手机……而我一个月生活费只有1500元,有时吃饭都不够。”为跟上其他人的节奏,小赵聚餐、购物从不落下,买化妆品、换手机这些超出能力范围的开销,她全靠在网上借钱。此后,账单快速膨胀,她用京东白条和分分卡的账单分期买各种消费品,到期了钱不够还账单,就去安逸花等各种网贷平台贷款还账。
仅仅从小赵提供的安逸花还款计划看,至今还有2000多元没有还清,需要还到2026年5月28日。
迫于债务压力选择退学打工
“从2024年10月开始,因为父亲的工作有变化,家里给的生活费从1500元减少到500元,根本没法还钱。”小赵尝试过在宿舍做手工赚钱,但忙活一天赚的钱还不够利息。
父母并不知道她借网贷的事,她也不想再找父母要钱。思前想后,2024年10月,小赵选择了退学。如今,小赵同时在电子厂和游乐园兼职,还做点手工零工,每月挣的3000~5000元,几乎全用来还贷款。她说,要先把债还完,才能踏实做别的事。
安逸花未正面回应如何核实学生身份与还款能力
近日,小赵关注到信号新闻报道的《马上消费金融等平台仍在做校园贷 硕士生亮学位证起诉》的事情,小赵申请网贷的安逸花,正是马上消费金融旗下的产品,她对安逸花的做法产生了质疑:“贷了这么多钱有我自己的问题,我愿意偿还本金。但是安逸花给没有收入来源、没有还款能力的学生放贷,是不是违规?”
从小赵的网贷时间上看,她第一次从安逸花上借钱时刚满18周岁不久,只是一名高中在校生。就这一情况,信号新闻联系了安逸花客服,对方答复称:“作为正规金融持牌机构,我们肯定会核实用户信息才会放款。”
当被追问“如何核实学生身份与还款能力”时,该客服未正面回应,仅称“将由专员调查后进行回电”。但截至发稿,信号新闻未收到任何回复。
“我借款时只填了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没有要过其他的材料。”小赵的经历与平台“核实用户信息”的说法形成反差,同时,从小赵提供的与安逸花的一份借款合同上看到,贷款基本条款第1.3.3条约定,借款人必须是“非在校学生且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可我明明是在校学生而且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啊 ,安逸花都不做审核的吗?”小赵对此很是不解。
网贷机构应当做实质性审查
针对小赵遭遇的“未审核学生身份即放款”问题,多项国家规定已划出明确红线。2021年,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青岛市网络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AI调解员分析称,虽然高中生不属于大学生范畴,但年满18周岁的高中生仍为在校学生,通常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还款能力,正规网贷平台为了控制风险,也不会向其发放网贷。此外,根据贷款业务的相关规定,借款人需提供还款能力证明,而高中生一般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还款能力证明。
对于网贷机构来说,协议里虽然有了“非学生承诺”,但也无法回避给在校学生放贷的违规事实。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单正国律师认为,实践中,这种条文并不能免责,网贷机构应当做实质性审查。消费金融公司与其签订的合同,因违反国家强制性禁止规定,而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因此合同中约定的贷款利息等,均为无效。用户可以要求全额返还利息,只需负担本金。同时,网贷平台还应该承担在行政法律法规上的违规违法责任,可能面临行政处罚。针对安逸花的违规放贷行为,小赵可拨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设立的12378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热线,或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认定合同部分无效并追偿损失。
学生应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抵制网贷诱惑
青岛一所高校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张老师在接受信号新闻采访时表示,大学生从初高中的严格管理进入相对自由的环境后,面对更丰富的社交圈和消费场景,很容易产生“尝试欲”。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消费欲望容易被激发:“有的学生看到同学买最新电子产品就想跟风,有的会频繁购买喜欢却不实用的东西,花销一旦失控,就可能产生借钱的念头。”
她提到,在社交平台上,网贷广告常以“低息”“秒到账”为噱头,让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误以为“来钱轻松”,无形中降低了对风险的警惕。 她指出,刚入学的新生缺乏社会经验,对“利息复利”“逾期违约金”等概念没有清晰认知,很容易被表象迷惑,“他们可能觉得‘借几百块,下个月生活费到了就能还’,却没意识到一旦还不上,账单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以前有‘美容贷’‘学费贷’,骗子会以‘免费美容’‘帮缴学费’为诱饵,让学生签下高额贷款合同。还有的平台逼学生用裸照做抵押,也就是‘裸贷’,一旦逾期就会威胁曝光,对学生的身心伤害极大。” 张老师认为,现在部分网贷公司不查学生证、不核实收入,只要填个身份证号、手机号就能放款,看似‘方便’,实则是把学生推向债务深渊。
针对这类风险,张老师表示,高校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帮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教他们合理规划生活费,并反复警示网上信息需谨慎辨别,既要避免为不必要的消费贷款,也要防范不法分子借网贷实施诈骗。“只要风险还在,我们的教育提醒就不能停,让学生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能用‘未来的钱’为冲动消费买单。”(顾青青)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