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青岛市即墨区环秀街道德馨珑湖小区的凉亭里,几把小板凳围成一圈,社区“百姓名嘴”王雪莉用乡音讲述彩礼风波故事,笑声、掌声与讨论声交织,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院课堂”正在上演。
即墨区的“小院课堂”是对传统宣讲模式的创新。它打破物理与心理围墙,将宣讲主阵地从会议室延伸至小区凉亭、社区广场等居民日常聚集的“生活场景”。在此,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大政方针被“百姓名嘴”转化为“小故事”“家常话”。农民工学习达人张淑宝、正高级职称农民朱典玉等一批基层宣讲员,用乡音乡情和生动讲述,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
“小院课堂”秉持“群众想听什么就讲什么”原则,从“我讲你听”变为“你点我讲”。依据群众需求定制涵盖政策解读、农业技术、“非遗”传承等内容的“宣讲菜单”,形成“点单 - 派单 - 接单”闭环机制。宣讲形式灵活多样,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吸引力,还借助“心愿单”提供义剪义诊等贴心服务,开展红歌合唱、书画交流等活动,成为“暖心驿站”和“欢乐场”。
“小院课堂”创新采用“理论 + 文艺”表达,居民和网格员自编自导自演微短剧,将移风易俗等理念送达人心。墨小牛、即大应等文化IP形象的加入,也提升了吸引力。
其精髓在于搭建平台凝聚共识。“小院议事会”上,党员群众畅所欲言,简单问题现场解决,复杂难题组建多元团队“清单式”攻坚。金茂社区居民吴蓉蓉提出晒被子难题后,8组公共晾衣架很快安装到位。
如今,“小院课堂”以朴素场景、亲切话语和灵活机制,实现宣讲阵地开放化、服务供给精准化、治理方式多元化转变,让党的声音入脑入心,群众诉求落地有声。文/通讯员 高洪菊 王璐 记者 谷正原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