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8月15日讯 近日,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青岛市即墨区的田野上腾空而起,将一个个内含“天敌克星”的“不倒翁球”和特制药肥精准播撒在玉米田间。这项创新应用的“天敌防治+一喷多促”绿色防控技术,因其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成为即墨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
正值玉米产量形成关键期和病虫害高发期,青岛市即墨区创新采用双重绿色技术路径,为玉米稳产丰收构筑生态屏障。段泊岚镇粮食主产区的上空,无人机投放的可降解“不倒翁球”内,蕴藏着害虫的天然克星——赤眼蜂卵。这些“天敌卫士”以每亩2球约15000头的数量投放到玉米田中,落地后约2-3天时间孵化,羽化后的赤眼蜂会精准靶向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虫卵,实现“以虫治虫”。赤眼蜂在田间建立种群后能自行繁衍扩散,深入药剂难以覆盖的区域持续灭卵,形成持续控害循环,有效减少杀虫剂使用。
与此同时,蓝村街道绿色增粮先行区的作业任务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通过植保无人机喷洒“科学药方”,组合高效低毒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的多重目标。该模式显著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总量和使用强度,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天敌防治+一喷多促”绿色防控技术能切实降本增效,其中“天敌防治”技术的赤眼蜂持续控害可减少至少2遍杀虫剂施用,节省成本30余元/亩;“一喷多促”技术使用无人机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百余亩,可节省费用20余元/亩。
玉米生产“七分种,三分管”。青岛市即墨区通过释放“天敌卫士”与开具“科技药方”协同发力,严防重大病虫害发生,成功实现“虫口夺粮”与“生态友好”的双赢,有效筑牢粮食安全屏障。(记者 耿润)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