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8月19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青岛市市政公用中心立足市政道路、桥隧设施管养实际,学习借鉴上海、厦门等设施管养先进城市做法,新编《青岛市城市隧道养护管理指引》,修订《青岛市城市道路桥梁设施养护技术导则》《青岛市市政设施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应急预案》,将进一步推动设施管养“养护维修精细化、安全应急系统化、智慧监测数字化”,助力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
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 推动养护维修精细化
明确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测、专项检查(测)等组合方式,细化检查(测)分类、频次、内容及评定标准、处置建议等具体要求,指导形成技术状况评定。根据检查(测)评定结果,差异化制定养护维修方案,分类实施保养小修、针对性中修和大修整治,提高设施技术状况水平。建立多方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与管理部门、运维主体共同参与设施养护管理服务评价,编制评价报告,提出改进措施,跟踪落实整改,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进一步完善运维举措 推动安全应急系统化
聚焦设施运行安全和养护作业安全,明确设施病害分类、分级处置,特殊车辆隧道禁行、桥梁通行要求,强化现场作业事前、事中、事后安全管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设定桥隧安全保护区范围,明确保护区域内限制性作业类型,完善设施安全保护、施工监测、应急处置、安全协议签订等措施,规范施工作业行为。明确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求,编制应急预案,组建救援队伍,完善设施损毁抢护物资、机械配备,组织预案培训和实战演练,增强应急处突能力。
进一步赋能技术手段 推动智慧监测数字化
明确监测导向,树立桥隧全生命周期监测理念,按照稳定可靠、后期可扩展性等原则,智能感知设备建设期同步加装,健康监测运维期贯穿实施,满足不同阶段监测需求。细化监测指标,“一桥(隧)一策”综合考虑技术状况、服役年限、结构特点和环境影响等情况,明确感知设备加装类型、点位布设、采样频率、数据精度和软件系统配备等要求,实施差异化监测。强化数据应用,依托长期积累的监测和异常处置情况进行实时分析,为管养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定期评估桥隧健康程度,有效识别结构损伤和潜在隐患,提前介入处置,保障运行安全。
下一步,青岛市市政公用中心将做好宣贯落实工作,强化标准体系引领,探索设施管养新打法,推动市政道路桥隧设施管养进一步提质增效。(记者 耿润)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