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2项任务+20条政策 崂山区推动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

原标题:崂山酿造永不落幕的“诗与远方”

海风轻拂,裹挟着淡淡的酒香,掠过崂山的翠峦与碧海。8月20日,崂山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发布了《关于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文旅强区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崂山区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22项重点任务、20条具体政策,犹如一组组跃动的音符,融入崂山“山·海·城”的宏伟交响,全面拉开了新一轮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的序幕。

政策引领

绘就“诗与远方”新蓝图

崂山之美,源于自然,成于人文。如何将山海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一核引领、三线并进”的实施路径:以崂山风景区为核心引擎,高水平建设南线滨海旅游体验带、中线多彩田园旅游带和东线康养旅游休闲带,系统构建六大体系、22项重点任务。创新升级文旅产品供给到拓展大众文旅消费,从优化文旅融合路径到提升旅游治理效能,每一个环节都指向品牌集聚、供给多元、服务优质的文旅强区愿景。

《政策措施》则是蓝图落实的“助推器”与“导航仪”,其创新突出体现在“三重聚焦”。

精准聚焦四大赛道。精品旅游、文化创意、节庆会展、时尚运动成为重点扶持方向。设立“精品文旅项目”,最高奖励120万元;“优秀文旅企业”最高奖励30万元。鼓励民宿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对通过“总+分”模式实现规模化纳统的民宿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已纳统企业举办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最高可获100万元奖励。

前瞻布局新质动能。新增多项省内乃至国内领先的奖补条款。区内新开通并实际飞行的低空载人观光航线,最高奖励运营企业10万元;新纳统的冰雪旅游企业,根据吸引游客人数最高奖励60万元;在崂山区组织研学活动的纳统企业,按活动人次及数量最高奖励15万元。这些举措直指低空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等蓝海市场。

绩效协同释放叠加红利。企业可叠加享受区级及以上各级政策补助。例如新获评且已纳统的国家级旅游民宿,可叠加享受青岛市等级民宿奖励政策共80万元,形成强大激励。这套组合拳既巩固既有优势,更前瞻培育未来增长极,彰显崂山以政策活水精准滴灌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决心。

山海新韵

数据背后的“进”与“暖”

政策的出台,依托于坚实的实践基础。1月至7月,崂山区接待游客约1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4.6%;实现旅游收入约120亿元,同比增长9.2%。崂山风景区接待游客325.3万人次,增长5.4%。数字背后,是文旅市场的显著回暖和持续升级,更是崂山文旅韧性与活力的真实写照。

一批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地海上摩天轮已成为鸟瞰山海城的网红地标,投用以来接待游客45万人次;若七文化艺术综合体融合珠宝博物馆、艺术空间与餐饮会议,成为文化休闲新选择;国信雪世界、北都酒店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未来将进一步延展文旅服务链条。

节庆活动是崂山文旅的“流量引擎”。非遗民俗展演、海东东咖啡节、石老人沙滩风筝季、沙滩音乐季等品牌活动轮番登场,带动消费超亿元。鲅鱼节、茶节、樱桃节等5场农文旅融合节庆,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首届青岛市赏花节落地崂山,累计接待游客约400万人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石老人沙滩音乐季以“新潮音 Yue崂山”为主题,将海浪、星光与音乐融为一体,打造出独具滨海魅力的时尚文化地标,成为崂山从“流量狂欢”向“留量深耕”的典型范例。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创新采用“一城双景”模式,联动博物馆、大剧院等地标,节期共举办700余场活动,接待游客78万人次,啤酒销量12.6万升,带动周边商超、餐饮、景区实现营收4.68亿元。节庆的“烟火气”与“文化味”相融,真正实现了“市民的节日”的普惠共享。

崂山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其独特的“山·海·城”资源脉络与文化创新表达。如今,崂山正通过文化赋能,让山海“讲故事”,让风景“可触摸”。今年暑期,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热映,其中《崂山道士》篇章精细再现太清宫“穿墙影壁”等场景,掀起观影热潮。崂山风景区迅速响应,推出凭电影票根享门票半价活动,并与青岛市话剧院联合推出实景沉浸式短剧《崂山道士之穿墙术》,让游客从“看故事”变为“演故事”,从“旁观者”成为“剧中人”。

《崂山道士》中的“香玉”“绛雪”等传说,不再仅是书本文字,而是通过实景剧、电影联动、沉浸体验获得新生。这种以文化IP为主线、科技与艺术为媒介的叙事方式,成为崂山文旅实现从“观光”到“体验”跃升的关键。同时,农村“一村一韵”、城市“一社一品”的文化“两创”实践,也让崂山文化在社区和乡村中真正“活”了起来。

诗与远方

从“文旅狂欢”到“全年留客”

“到2027年,年接待游客超4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60亿元,基本建成文旅强区”——这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份承诺。崂山正以山的厚重、海的开放、城的活力,书写一座城区与文旅共生共荣的当代叙事。如何将文旅热度的“爆发力”转化为产业的“持久力”?崂山的答案是: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融合,以品牌思维实现四季运营。

一方面,崂山区正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构建“活动引流—产业变现—文化反哺”的良性循环。例如,将啤酒节热门消费街区转为常态化运营,把节庆IP拓展至更多文旅场景,推动餐饮、文创、科技等产业全年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崂山着力构建“全时段体验链”:清晨可骑行海钓,午后可品味山海下午茶,夜晚能参与星空露营、沙滩电影与夜跑……打破“白天看景,晚上睡觉”的传统模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潜力。

科技赋能更是崂山布局未来文旅的重要落子。走进崂山文化展示中心,市民游客可佩戴VR一体机,通过VR全感漫游剧场《绛雪传奇》,从不同视角全方位领略崂山之美;可以通过微电影《大道崂山》,沉浸式探究国宝级文物背后的沧桑往事,感悟崂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崂山区作为“中国虚拟现实之都”的产业优势,崂山文化展示中心创新采用虚拟现实、全息影像、数字交互等前沿科技手段,打造集先进科技、数字体验和智慧运营为一体,可看可听可交互的体验展示空间。崂山区正试图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一个线上线下互通的沉浸式文旅新生态。

山海如故,气象维新。崂山文旅正在经历一场从“量”到“质”、从“形”到“魂”的深刻蜕变。当政策对接情怀,传统融合创新,流量转变为留量,崂山的文旅故事,才刚刚进入高潮。这首山海之间的浪漫交响,正以更加澎湃的潮音,邀请世界倾听。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姜丹宁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22 07:39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