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9月24日至28日 北部战区海军在“海军城”青岛举办舰艇开放活动

原标题:战舰与城市共谱发展和弦

黄海之滨,潮起潮落间漾开粼粼波光;胶州湾畔,红瓦绿树与碧海蓝天相映成画。青岛不仅承载着千年海洋文明的记忆,更因与人民海军跨越数十载的深情羁绊,被镌刻上“海军城”的滚烫印记。

9月24日至28日,为响应“全民国防教育月”号召,北部战区海军在青岛举办舰艇开放活动,海军西宁舰、芜湖舰在青岛奥帆中心面向公众开放。这也是近三年来,人民海军第五次在青岛举行舰艇开放活动,活动累计吸引50余万市民游客参与。青岛与战舰的共鸣,在时光里奏响家国情怀的动人乐章。

历史回声

深蓝征程里的双向奔赴

翻开青岛的岁月史书,其中写满了人民海军成长的关键节点。1950年9月9日,海军青岛基地正式成立,这座城市从此便敞开怀抱,成为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摇篮”。

人民海军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支潜艇部队等多个“第一”在这里诞生;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海上阅兵,舰艇劈波斩浪,宣告新中国海军的崛起;2013年,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首次靠泊青岛;2024年,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暨第19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在青岛举办……青岛的海岸线上,镌刻着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壮丽史诗。

青岛与海军的故事,从来不是单向的陪伴,而是跨越岁月的双向守护。“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第二阶段演练在青岛展开,两栖登陆作战演练选定在青岛某海域最富庶的海产养殖区里。仅仅用了7天时间,青岛就清理出4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和万亩海产养殖区,保障了海上联合军演的及时开展;2008年,为建设中国第一座航母军港,当地村民一个月内完成1429户搬迁,让出临海的优质地块。

海军官兵也用行动回应着城市的热忱,成为最可靠的“蓝色屏障”:驻青海军多次参与抢险救灾、志愿服务;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勤务连官兵照顾盲人夫妇20余年;青岛警备区通信连官兵与烈军属、空巢老人薛德玉自2002年起结成军民共建帮扶对子,爱心接力助老人安享晚年……

蓝色交响

战舰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舰艇开放活动,是展示海军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书写着战舰与城市的共生共荣的深情故事,让“海军城”的魅力变得可触可感。近年来,青岛积极举办舰艇开放活动,使其逐渐成为城市双拥品牌与闪亮的文化名片,在促进双拥共建、传播海洋文化、强化全民国防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4年10月1日至3日,人民海军首次在国庆假期成规模组织舰艇开放活动。5艘现役主战舰艇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和青岛港3号码头,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以海军特殊的礼仪为祖国庆生。前来参加舰艇开放活动的参观人数超过12万人次。舰艇开放活动成为假日游客打卡的热点,也让青岛这座城市在国庆假期展现了“海军城”的独特魅力。

今年4月23日至27日,唐山舰、日照舰、可可西里湖舰、成都舰、临沂舰五艘现役主战舰艇齐聚青岛,迎接市民与游客登舰参观。市民游客穿戴消防服、学旗语、系绳结,近距离体验海军文化,感受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奥帆中心现场还同步开展“光影深蓝”军事题材电影展播,让震撼的视觉体验与真实的舰艇风采相得益彰。

今年9月的舰艇开放活动同样令人振奋不已,西宁舰、芜湖舰将在青岛奥帆中心亮相迎接参观。生动展现新时代人民海军奋楫强军、向海图强的昂扬风貌。全方位、多层次的舰艇开放,让对海洋国防的尊崇、对人民海军的敬意,悄然融入城市肌理,深深扎根民众心中。

舰艇开放活动期间,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怀着崇敬与好奇登上舰艇。孩子们童真的敬礼,老人感慨的目光,年轻人激昂的讨论,构成了一幅幅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画面,强军梦、爱国情在全民参与中愈发炽热。

数次作为舰艇开放活动举办场地的奥帆中心,是向海而生的精神地标——白帆映蓝海,灯塔连晴空。现役舰艇驶入这片风景胜地,钢铁战舰与碧海蓝天相映成画,青岛以“将最美风光留给最可爱的人”的赤诚,在全国率先实现热门景区与舰艇开放活动的深度融合。这份“以景衬舰、以舰耀城”的巧思,让民众得以在山海画卷中触摸国防力量的温度,将全城对人民海军的崇敬与热爱,化作看得见、可感知的行动,这份独有的用心与诚意,让青岛成为当之无愧的“城舰同心”典范之城。

山海铸情

海军印记深入脉络

青岛将深蓝情怀融入城市肌理,海军节的荣耀氛围、舰艇开放活动的军民共情、海军博物馆的功勋记忆、海军公园的壮阔景致,还有海军小学里稚嫩的“海军梦”……这些独特载体中,皆是青岛与深蓝同行的生动见证,“海军城”的底色愈发鲜明。

每逢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青岛便化身“深蓝主场”,让海军节成为全城共享的荣耀时刻。2025年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青岛以多元活动勾勒出军民同心的画卷:海军博物馆全新推出三大专题陈列,近千张历史图片、两千余件珍贵实物静静陈列,将古代水军的桨声、近代海军的沧桑与现代海军的壮阔娓娓道来;“我的海军梦”主题长卷绘画现场,孩子们以稚嫩笔触勾勒战舰与浪花,让强军梦想在笔尖萌芽;夜幕降临,浮山湾畔灯光璀璨,海军元素在楼宇间流转闪烁,光影交织间,军地军民的鱼水深情愈发浓烈。

若说海军节是流动的庆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便是凝固的史诗。1989年10月,海军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2021年,完成改扩建,分为室内、海上、陆上三大展区,全景式展现人民海军70多年的光辉历程,以更恢宏的姿态成为青岛的“深蓝地标”,馆内每件展品都承载着海军的峥嵘岁月记忆。其中,海上舰艇展区面积40000余平方米,建有3座码头6个泊位,长江舰、第一艘国产驱逐舰济南舰、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艇、第一艘试验潜艇长城200号艇等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功勋舰艇靠泊于此。今年新增的专题展区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主题展用鲜活史料再现海军官兵的奉献与坚守,以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展现中华民族认识海洋、走向海洋的艰辛历程。

向海图强

新时代的双拥答卷

2025年,“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桂冠第十次花落青岛,“最佳海湾筑军港,最美地块建营房,最优儿女穿军装,最好保障献国防”早已超越口号,于红色沃土萌发,化作看得见的硕果。

“青岛把尊崇刻进了城市的骨子里。”这是一位老兵的由衷感慨。2021年,青岛推出“荣军卡”,退役军人持卡即可享受专属优待,迈出了探索社会化拥军的重要一步。此后,青岛以“荣军”品牌为切入点,新增“荣军加油”“荣军驿站”等优待项目,荣军矩阵增至26个子品牌,累计为退役军人提供各类优待优惠近6亿元。青岛在先行先试中探索完善双拥工作机制,把尊崇优待细化落实到点滴日常。实实在在的政策如同细密的阳光,温暖着军人军属的心。

青岛深知,强军需有科技护航。依托深海基地等“国字号”平台,这座城市将科技的火种播撒进国防建设的土壤。科研院所与青岛高校合作开展海洋环境研究,成果不仅应用于舰艇航行保障,还助力青岛海洋产业升级。如今的青岛,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

碧海丹心映忠诚,青岛与深蓝的对话,从未停歇。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向海图强的担当,与人民海军并肩前行,在新时代的航程中,让“城舰同心、共筑海防”的初心,绽放出更耀眼的时代光芒。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姜丹宁 通讯员 刘朋朋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24 07:22
· 来源 ·
青岛早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