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分钟服务圈破题养老助餐“痛点”,青岛1400余家助老食堂累计服务老人4119万人次
如何以更实惠的价格吃到更多种类的饭菜?能不能延长就餐时间满足一日三餐需求?失能失智老人能不能足不出户就吃上“热乎饭”?随着助老食堂的发展,老人和社区居民也对助餐服务提出了新需求。
记者从青岛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助老食堂1400余家,累计服务老年人4119万人次。当下,青岛正在构筑15分钟助餐服务圈,推出了包括智慧餐厅、一日三餐以及送餐入户等越来越多的创新举措,在破题助餐“痛点”和“难点”的同时,让老年人和周边居民享受到更多元、更贴心的服务。
智慧餐厅上线,老人可“自助”选餐
助老食堂如何让就餐更方便?如何让老人花更少的钱吃到种类更丰富的饭菜?位于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同和路社区的助老食堂给出了答案。他们率先启用智慧餐厅,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
这里所有的菜品,老年人都可以自主选择吃什么、吃多少,老人只需拿着餐盘正常选餐,后台便可自动扫描餐盘上的二维码按照重量称重计价,并实时显示在餐台上,每份菜的重量、价格一目了然。
上午10点钟不到,家住明翠雅庭小区的张新平就来到这里吃饭。她在取餐口拿了一个带有二维码的盘子后,便开始自助选餐。因为助老食堂工作人员已经在前一天下午将当天中午的菜谱发到了微信群中,因此张新平在取餐台前十分熟练地选取了自己心仪的饭菜。因为已经年满65周岁,张新平可以享受青岛市以及市北区共计4元的优惠补贴,优惠后一顿午饭仅花费了6.6元。
提到智慧餐厅的好处,已经80岁的张新平连连称赞。“以前吃饭时按照份数计价,我年龄大了吃不了太多,最多只能吃一荤一素,想多尝几个品种却怕吃不完浪费。现在按照重量计费,每天可以在8个菜品中随心选择,吃得丰盛还不浪费,合理又省心。”
据市北区浮山新区街道同和路社区助老食堂相关负责人介绍,餐厅开业以来,老人多样化的用餐选择和按份售卖的传统,成为助老食堂的一个难点,而智慧餐厅恰恰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从使用智慧餐厅系统以来,我们用餐高峰期的效率明显提高,老年人不用为吃哪个菜、吃多少而犹豫不定,我们也不用为精准掌控每份菜的数量而犯难,可谓一举多得。”该负责人表示。
据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刘佳表示,青岛市目前正在逐步推进15分钟助餐服务圈,随着智慧场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助老食堂有望变成“智慧餐厅”,为老年人和周边居民提供方便温馨的助餐服务。
既管“一日三餐”,又“管”身边“烦心事”
早餐6:30-8:30,午餐10:30-13:30,晚餐16:30-19:30……与大多数助老食堂每天只提供午餐服务不同,位于市北区宁夏路街道仲家洼社区的养老服务站,贴心地推出了一日三餐服务,并将开餐时间及“全民开放”的大字贴在了大门上,不光满足了老年人的就餐需求,还为周边“上班族”及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便利。
“早饭豆浆1.5元、豆腐脑2元、油条2元,晚饭各种菜的价格和午饭一样,比外边的店还要实惠,关键是干净卫生。”家住北仲小区的居民陈文鹏是这里的忠实顾客,只要是工作日,他的一日三餐都在助老食堂解决。
作为深度嵌入居民小区的助老食堂,仲家洼社区养老服务站日均就餐人数可达500余人次,在解决居民一日三餐的同时,还利用门口的空地销售农场无公害农副产品和净菜,受到周边居民的好评。
据福山居家养老客服中心工作人员潘丽介绍,因为食堂位于台东商圈和居民小区中间,周边又有好几所小学,因此食堂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上班族”、居民以及孩子的需求,提供一日三餐。
因为提供三餐延长了营业时间,助老食堂还成了孩子们的课后托管班,解决了家长的“烦心事”。“每周三下午周边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不上课,他们来我们食堂吃完午饭后,就在我们这里做作业,等到父母晚上下班后再来接回家。”潘丽说。
在青岛,不少农村助老食堂不仅能提供一顿“热乎饭”,更成为基层治理的平台。“我们以助老食堂为载体,引导群众特别是老人走进村委大院,定期开展议事活动,集中收集问题线索和群众意见建议,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准确掌握社情民意、提前化解矛盾纠纷发挥了良好作用。”胶州市铺集镇副镇长高超说,仅去年一年,老人们累计为村庄发展、矛盾调处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17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通过“微议事”撬动“大治理”,村庄向心力被激活,村“两委”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变得更加有效、更有温度。
送餐入户,打通“最后一米”
据统计,青岛目前有常住老年人252万,失能失智老人约占5%。在助餐服务中,青岛市区通过为满足条件的老人发放送餐补贴,让他们能够吃上“热乎饭”。
在市南区江苏路街道齐东路社区养老服务站,需要送餐上门的老人占到了用餐老人总数的一半,达到了每天180人。据服务站负责人纪云波介绍,随着助老食堂开放的时间越来越长,需要送餐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几年前我们刚开放时,不少老人还能自己来食堂吃饭,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将饭送到家里去。”纪云波说。
为打通助餐服务从食堂到家的“最后一米”,由社会志愿者和社区公益岗工作人员等6人组成的队伍,往返于助老食堂和老人的家中。6位送餐员按服务区域划分了6条稳定的送餐路线,便于他们与老人建立熟悉关系。面对送餐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食堂也有暖心对策:“若老人听不见敲门声,送餐员会立刻联系食堂,我们通过联系家属查看家中监控确认老人安全。更有一些信任我们的家属,直接将家门备用钥匙存放在食堂。”纪云波说。
记者了解到,不少街道也和企业一起想办法,让助老食堂和社区楼长、网格员等建立对接联系,发动爱心人士增加配送力量。最贴近居民的物业企业员工也加入到配餐的行列。恒福集团办公室主任唐鹏介绍,为了让小区里的老年人能够吃上“热乎饭”,他们建立了餐饮配送制度,对有需求的老年人会提供上门配送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