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市市北区全方位打造法治人才队伍 助力营商环境和基层社会治理

法治人才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多方面基础支撑作用。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聚焦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法律服务需求,创新法治人才护航企业、服务群众、长效培养等机制,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目前,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拥有法律专业人才800余人,先后涌现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法治人才先进典型。

健全长效培养机制,锻造专业化队伍

示范引领。针对司法行政人员素质短板,建立“全链条”能力作风提升体系。在全市首家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司法所制度,推动司法所队伍老中青相结合,35岁以下干部占比升至43%。抓实先进典型选树、培育和管理,设置“光荣榜”,形成以标杆带整体的示范效应。开展楼宇AI法律科技培训、“司法青英荟”暨“青年律师成长”主题沙龙等特色活动,持续擦亮“司法青英”品牌。

实践锻炼。着眼业务练兵,构建“区司法局示范引领、司法所协同发力”的立体推进机制,能力作风提升活动涵盖20项重点任务。组建“法治攻坚突击队”,开通“法治直通车”下沉一线,有力保障了萝卜·元宵·糖球会、啤酒节等重要节庆活动。着眼党性锤炼,开展融治微品、党员先锋岗、法律关爱未成年人等活动,深耕“法治护航争先锋”党建品牌。推进“沉浸式”警示教育,举办青年干部“话清廉”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经验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作交流发言。

氛围带动。建强法治信息宣传工作规范和队伍,成立宣传调研工作小组、平均年龄33岁,召开“法治护航·共话发展”宣传调研主题沙龙,不断提升理论与实务研究、重点工作调研水平,相继在《法治日报》《山东法制报》、民主与法制等媒体,以及《法治青岛》《司法信息》《改革动态》期刊简报发表优质稿件100余篇,1个最新形成的调研成果被青岛市地方改革案例采用,并被择优上报省委改革办。在“法治市北”公众号“法惠企航·营商增效”专栏发布安商惠企典型案例60余期,为法治工作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

搭建助企服务平台,护航优化营商环境

跨部门协同服务。针对经营主体权益保护、政务服务、行政执法等多元需求,加大跨部门跨领域服务供给。完善“府检联动”联席会议暨公益诉讼案件磋商制度,深化行政与司法协作。会同法院、仲裁等部门开展劳动争议难点问题实务研讨,推动区域法治协同,提升全区21家律师事务所、百余位援助律师以及惠企法律服务团队等人才专业能力,2人获评“全省表现突出人民监督员”。

精准化专业服务。推出“楼宇经济法律服务专员”制度,组建百人律师服务团,深入开展为企服务月、公共法律服务节等活动,打造全时在线的惠企法律管家式服务,赋能楼宇、园区经济发展。先后为50余家楼宇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方案,推动公益法律服务从“集中式”向“持续性”转变。“综合查一次”等优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做法被司法部网站、《法治日报》《青岛日报》推介,服务企业事项频次居全市前列。

创新商事调解服务。出台全市首个《商事调解组织评价监督与投诉处理规定》,进一步促进商事调解专业化、法治化、规范化,去年以来全区商事调解组织由4家扩容至6家。创新“商事调解+公证”模式,推出公证法律服务介入商事领域纠纷化解新模式,在商事纠纷实质性化解中有效发挥预防性职能优势,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00余件。“润商护企”商事调解品牌矩阵,被依法治省办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

拓展参与治理路径,就地解决涉法诉求

做优一刻钟法律服务圈。针对群众急难愁盼法治需要,搭建法治惠民“连心桥”,开展“有法帮你”一刻钟法律服务圈共建、志愿服务大集等活动,成立全市首家区级残疾人专属维权驿站——“市北区法律援助残疾人维权驿站”,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7件,解答咨询500余人次,调解残疾人法律纠纷70余起,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510余万元。创新“精治小区·公证常伴” 项目,实现全区网格化服务100%覆盖,推动“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由120项拓展至133项。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暨商企同行”法律服务大集、法治文化书画展等多样化、多层次公益法律服务,让辖区群众“近”享便捷。

推动服务端口前移。联合民盟青岛市委建立全市首个面向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等群体的“黄丝带帮教”基地,盘活“片区+派驻狱警”联动力量,优化“智慧监管+精准矫治”工作模式,撬动矫正管理资源。做实安置帮教对象监管教育,推动帮扶端口前移,联合省红色宣讲团、北墅监狱开展“法治宣讲进高墙活动”,教育覆盖市北籍服刑人员100余名。对重点人员实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排查化解涉婚姻家庭、邻里冲突等矛盾纠纷15起。在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全流程、各环节,加大调解力度,线上推广“掌上复议”“智慧复议”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涉企复议“就近办、掌上办、快速办”,近90%案件案结事了、未进入诉讼程序。

构建品牌塑造、荣誉激励机制。举办“同频共振·强技励能——讲好我的司法故事”主题演讲比赛,擦亮“才聚北法” “团聚人才·法助成长”等特色品牌,探索设立青年律师公益服务岗,将参与惠企服务、社区普法、纠纷调解等工作纳入职业评价。今年来全区法律服务行业8个单位、19名个人获评市级以上荣誉。启动律师行业党建联盟暨“有法帮你”活动、选派律师参加“1+1”中国法律志愿者行动经验做法被《法治日报》推介。文/通讯员 娄铭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16 18:35
· 来源 ·
信网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