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适老化改造:开拓“加装扶手”之外的更多“空间”
青岛“真金白银”补贴居家适老化改造
●采取消费券形式发放,按改造成交价30%予以补贴,每人项目期间最多可使用5次消费券,总额度最高可达1.5万元
●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化选购网络,线上开设“青心适家”适老优品馆,线下布局服务站点,老年人可现场体验产品后再下单
●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从全市遴选专业改造公司,上线近千款适老化产品,覆盖居家生活全场景
●建立“评估—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规范,改造机构配备专业评估员,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一户一策”定制方案
今年,青岛居家适老化改造企业持续扩容。在首批28家参与企业、993款补贴产品的基础上,第二批已遴选出5家参与企业、617款补贴产品。
不少企业收到了几百个订单。“我们已经成交了200多单,目前还在通过线上线下不断扩大适老化产品宣传,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适老化改造的产品和政策。”青岛维京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海伦说。
企业的争相涌入,业务频频成交,这些都印证了适老化改造产业的潜力和巨大潜在商机。据统计,我国有1.4亿套住宅亟需适老化改造,“人老”叠加“房老”,使得适老化改造成为一项紧迫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有望成为一条房地产行业深度转型的新赛道。而据专业机构推算,日益增长且多元化、个性化的改造需求,正驱动适老化改造这一银发经济新板块加速成型,催生出3万亿元大生意。
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截至2024年底,青岛常住人口1044.25万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53.2万人,老龄化率为24.3%,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谁能精准捕捉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将产业蓝海与民生关切紧密结合,谁就能率先赢得市场。
今年青岛已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4000多户
清晨六点半,青岛市北区辽源路街道辽阳西路社区居民丁述基和老伴儿祝荣起身去洗手间,感应小夜灯自动亮起,客厅里的助行扶手成了他们如厕的“搭手”——这是他居家适老化改造后的日常场景。
而在城阳区后金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王海宇的手机可以随时接到数字平台预警,第一时间知道老人家中发生的险情……这些温暖的片段,共同勾勒出适老化改造的生动图景。
“原本担心改造费用高,没想到政府补贴能覆盖30%,最高能领1.5万元,手机上就能申请,太方便了!”城阳区东蓝家庄社区的刘阿姨指着家里的智能监测设备很是开心。
2025年7月,青岛正式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这一政策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多重突破:打破以往仅面向困难群体的限制,将受益范围扩大至全市60周岁及以上、改造地址在青岛境内的老年人,且不限制户籍与常住属性,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发展红利。
此次补贴政策以“真金白银”减轻老年人负担,采取消费券形式发放,按改造成交价30%予以补贴,每人项目期间最多可使用5次消费券,总额度最高可达1.5万元。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青岛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化选购网络:线上开设“青心适家”适老优品馆,作为项目唯一指定线上销售渠道,支持跨商户多商品选购,还开通子女代购模式,方便晚辈为老人操办改造事宜;线下布局展销体验中心、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企业零售网点等服务站点,老年人可现场体验产品后再下单,部分站点还定期举办“适老化产品社区市集”,让改造选择更直观便捷。
为保障改造质量,青岛建立了严格的准入机制,从全市遴选专业改造公司,上线涵盖地面和门改造、卧室改造等六大类25种产品的近千款适老化产品,大到护理床、升降灶台,小到防滑垫、感应灯,覆盖居家生活全场景。
政策落地的关键在标准。青岛建立“评估—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规范,改造机构配备专业评估员,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一户一策”定制方案。
在市北区,评估员会重点检查老人家中的地面高差、插座高度等细节,针对行动不便老人增设坡道,为听力障碍老人安装闪光门铃,让改造真正贴合个体需求。
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核心是“安全第一”。青岛将卫生间、厨房、卧室等高频活动区域作为改造重点,针对老年人跌倒高发场景,推出地面防滑处理、加装扶手、配备洗浴专用椅等基础项目;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护理床、防褥疮垫等专业设备;为独居老人加装门磁感应器、紧急呼叫器、燃气烟雾报警器等智能设备,其中备受关注的“安防六件套”可实现24小时全方位安全监护,部分智能马桶还集成一键呼叫功能,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及时向家属推送提醒。“我们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安全需求,将地面防滑、如厕洗浴安全、智能监测等核心项目纳入补贴范围,确保改造精准实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青岛已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4000多户,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安”。
系统性重构居住生态抢占产业先机
专业机构推算,日益增长且多元化、个性化的改造需求,正驱动这一银发经济新板块加速成型,催生出3万亿元大生意。谁能精准解决老年人居家痛点,谁就能在适老化改造的蓝海中抢占先机。
在崂山区福田万嘉科技园区,由全龄友好设计研究中心打造的一处居家适老化改造样板间,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前来实地参观体验。
一个小小的样板间,内部却有“大乾坤”:玄关处的鞋柜是斜插式的,每双鞋都清晰可见,老年人不用弯腰翻找;紧挨着换鞋凳的木制储物柜上方,6.9厘米宽的扶手恰好贴合手掌弧度,防止老年人换鞋起身头晕摔倒。客厅里的高密度海绵沙发坐下去不塌陷,胳膊也有地方倚靠,拐杖也有能安放的卡槽,客厅地面采用坡道连接,消除高低差隐患。开放式餐厅里的适老餐桌,桌面边缘的凹槽恰好可以卡住身体,让老年人吃饭不会往前滑,汤汤水水也不容易洒。卫生间里的坐式淋浴器配备恒温功能以及大按键的淋浴模式按钮,方便对温度变化敏感以及手指不灵活的老年人使用。马桶旁L型扶手与前置抽纸盒避免转身风险,智能马桶的前置按钮,避免了老年人扭身费劲。
“十多年前,适老化改造主要是装个扶手,现在我们有多种安装方案包供居民选择。”展厅经理门东亮说。这种转变,顺应的是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客观现实。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态的老年群体出现的功能需求梯度,倒逼服务供给从单一性迈向多元化。
“单是‘洗澡安全’这一项需求,就可能经历从在浴缸旁边加个扶手,到浴缸改淋浴,再到配置坐浴椅和紧急呼叫按钮的渐进式升级。”业内人士说。越来越多具备经济能力的家庭,倾向于在老年人步入高龄前实施“全屋适老化改造”。
正是因为日益涌现的多元化需求,只有具有较强集成能力的企业,才能通过场景组合化方式入局,根据每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适老化家装方案。
目前,青岛市居家适老化改造企业已涵盖物业维修、家装设计、建材生产、智能家居等不同主体。可供选择的服务包产品包括“扶手抓杆、防滑产品、报警防护”“浴改淋”和“智能家居、健康监测、局部改造和全屋改造”等。
人工智能也是适老化改造的新赛道。在城阳区,适老化改造后的老年人家庭数据会实时接入“城阳区数字养老服务平台”,一旦监测到紧急呼叫、血压异常、燃气泄漏等情况,平台会立即启动“家庭—社区—街道—区级”四级联动响应机制,确保5分钟内有人响应处置。东蓝家庄社区的应急救援站配备了医药箱、应急充电器等设备,与智能平台形成联动,织密居家安全“防护网”,该社区改造后半年内,老年人居家意外发生率下降了82%。市南区湛山社区的智能平台通过分析老年人活动数据,能提前预判服务需求,对一周未出门的老年人主动上门探望,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适老化不是简单的‘加装扶手’,而是系统性重构居住生态,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里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全龄友好设计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钱治科表示,适老化改造的核心在于通过科学布局与人性化细节设计,如样板间展示的起身扶手宽度、可调节家具、消除地面高差等,将潜在风险点转化为安全支撑点,“这不仅提升了老年人自主生活能力,减轻照护者负担,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理念——家应该是生命全程的港湾,能主动适应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身体需求,让‘老有所安’真正落地生根。”
尚需培育清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从数据看,我国有1.4亿套住宅亟需适老化改造,“人老”叠加“房老”,使得适老化改造成为一项紧迫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有望成为一条房地产行业深度转型的新赛道。但值得注意的是,适老化改造虽坐拥亿级老人与亿套待改住宅的庞大潜在市场,但企业普遍面临盈利难题,清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尚未成型。
有的企业虽然可以盈利,但是仅能维持10%至15%的微薄利润,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的困境。深究原因,除了需要深挖老年人真实的深层次需求外,还需要进行市场培育。
“老年人的需求痛点,有时不在于居家改造本身。” 青岛维京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海伦在完成了200多单适老化改造后,深有感触:老年人的需求,有时候是在适老化改造之外的。比如老年人要进行卫生间和厨房的改造,可能改造时间的周期需要三天到一周,这期间如何能做到不影响老年人生活,包括解决老年人防尘、吃饭、住宿等需求,让老年人做到后顾无忧十分重要。
为此,青岛不少适老化改造企业提供快速安装的套餐包,基础安装只需1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通过无尘施工、环保选材等细节把控,可以实现“改造不扰老”。在上海,适老化改造企业通过与社区长者服务中心协作,解决全屋改造时的临时居住难题。老人在施工期间搬进社区长者服务中心,不仅吃住无忧,还有工作人员照护陪伴。施工团队则提前完成测量和预组装,实现最快速度的安装改造。
因为部分企业无法精准掌握老年人的核心需求,市场上存在不少“伪适老化”产品,比如功能齐全的智能马桶,但按键操作繁琐,根本不适合老年人使用。有的在改造中不知道适老化地板的特殊材质,不能很好地保障老年人在房屋内的行走安全。这些对市场认知不清的案例,让企业在适老化改造市场中处于劣势。
不仅仅是企业无法把握老年人适老化改造的核心需求,甚至有不少老年人也意识不到自己家有适老化改造的需求。采访中,一位社区工作者表示,很多老年人走进适老化改造样板间亲身体验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适老化改造——需求早已经存在,但是由于认知的局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需求。因此,如何让更多老年人了解适老化改造,需要政府、企业、社区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宣传。
除此之外,老年人普遍生活节俭,一些定制化适老产品因未形成规模效应,成本普遍高于常规产品,加剧了价格敏感度。业内人士认为,政府虽然不用包办养老保障,但是可以通过更优惠政策扶植行业。比如考虑税收减免,建立更多的平台渠道,帮助企业扩大受众面等。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