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1月11日讯 秋日的即墨区灵山街道,艺术与田园碰撞出别样火花。随着第一届“寻艺灵山 塑韵原乡”田园装置艺术季启动,来自哈佛大学、中央美院等国内外顶尖学府的十余位艺术家齐聚,将用三个月时间,以灵山历史人文与产业特色为蓝本创作雕塑作品,打造田园装置艺术长廊,推动灵山从农业景观向“大地艺术馆”升级。
作为“文艺赋美乡村”工程的关键举措,灵山街道不仅引入高端艺术资源,更注重激发群众参与活力。街道孵化“银发合唱团”“夕阳红腰鼓队”等草根文艺团队,举办“小麦节”农耕体验、“3D打印研学”等活动,兼顾“一老一小”文化需求;依托柳腔剧团开展传统戏曲表演,《喜荣归》等剧目深受群众喜爱,实现乡村文化从“送戏下乡”到“群众唱戏”的转变。
在文化深耕层面,灵山街道梳理中共即墨县委成立旧址等红色资源,组建“红色宣讲员”和“红领巾讲解员”队伍,以“灵小宣”品牌让红色故事通俗化传播;建成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通过“书院+”模式开展移风易俗、技能培训等活动,年活动超200次,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产业融合方面,灵山街道探索“文艺+文旅+农业”路径:民俗文化山会串联柳腔表演、“五谷丰灵”农产品大集,吸引万名游客带动特产销售;即将落成的艺术长廊计划打造“网红打卡地”,未来还将在玫瑰小镇配套火牛阵研学体验项目,与灵山记忆馆、文史馆形成互动。目前,灵山街道已成功创建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灵秀原乡”片区入选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片区,正以文艺为笔,绘就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乡村新图景。(通讯员 李然然 徐琳 记者 谷正原)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