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连续四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10个省份
记者10月9日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山东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山东连续四年入选营商环境最好10个省份,其中法治环境位居全国前列。
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增胜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层面法治建设综合评估和动态监测,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深入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领导干部“头雁”效应有效发挥。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实地督察,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工作,推出重点项目333项,相关县(市、区)聚焦汽车、新材料、海上风电、轴承等产业,优化涉企法治服务,助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省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修改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清理,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部署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和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执法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挽救和出清功能,5年来依法审结各类破产案件9942件。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指导帮助16.8万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65万条。
我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5年来,全省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330件、政府规章260件。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办法等改革亟须、民生所盼的法规规章颁布实施。建立立法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推进“小快灵”立法。今年我省出台的《关于确定有关项目用海审批权限的决定》,仅用4条就解决了用海审批权限问题,为新型项目用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法治保障。
我省坚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实现全覆盖。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5年来全省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3.61万件,其中2024年度受理4.56万件,同比2023年增长66.4%,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
我省坚持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组建山东省国际贸易摩擦法律服务团,建立25家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站,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工作机制。完善涉外司法标准和程序,深入实施涉外审判精品战略,5年来审结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3572件、办结国际司法协助案件2169件。积极搭建涉外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探索推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区建设,涉外法律诉求对接更加优化。
记者 戴玉亮 报道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