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湿粮保卫战怎么打?昼夜不停机、厂房变晒场!
机器轰鸣中,刚从地里运来的湿玉米被清理、蒸制、压片、烘干,变成了饲料原料。10月10日,在临朐县城关街道的沂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压片生产线昼夜不停。“往年我们只收干玉米,今年从10月7号开始就改收湿玉米,水分在28以下的都能要。”企业负责人张风向记者介绍。厂区门口运粮车一辆接着一辆,企业按水分等级收购湿粮、价格透明。“湿玉米堆在家容易捂坏,企业收购价还比较公道。”一位农户告诉记者。
近几日,阴雨频繁导致玉米含水量骤升,湿粮滞销问题突出。临朐县农业农村局联系辖区内多家粮食加工企业,发动具备条件的企业临时调整生产工艺,敞开大门收购湿玉米。
人歇机不歇,调度跑在网格里。9月24日,当地发布《关于应对持续阴雨天气切实抓好秋收秋种工作的通知》,要求从“及时排涝散墒、择机组织抢收”等五个方面进行部署。随后,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微信、短信等渠道建立了秋收工作群,形成“镇街上报—县里调度—企业联动”的应急网络。
目前,全县已有多家企业加入湿玉米收购序列。县农业农村局每天通过网络调度进度、发布收购信息,公布各企业联系人、水分标准和收购价格,确保农民“知道谁在收、能卖去哪”。同时,启动“腾空间、保晾晒”行动,动员企业共享厂房、仓库、车间,为农民提供通风阴干场所。
在寺头镇,镇政府牵头组织辖区企业敞开大门,将闲置车间、厂房无偿提供给农户晾晒玉米。镇里组织人员分片管理、统一通风、定期翻晒,最大限度减少粮食损耗。“凡是能利用的厂房、仓库都要用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已形成“企业共享晾晒空间”的联动机制,农户可就近申请使用。
“没倒伏的地块可等雨停机械能进地后再收获;‘地湿无晚麦’,尽量适墒播种,小麦晚播要适当增加播种量。”这几天,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的陈立娟一直待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抢收,关注玉米长势和收获情况。据了解,为方便农机调配和组织人工抢收,禹城市农业农村局组建11个农技专家指导组,分别到各镇街开展技术指导,普及玉米收获抑制霉变方法、科学晾烘、秋种等关键技术。同时,依托10个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组建20支农机服务队,储备大型拖拉机1229台、收获机械2424台,并通过公布联系方式畅通农户与农机手对接。“待天气转晴后,我们将统一调度农机具,确保能收的时候赶紧收回来。”陈立娟说。
收得下,还要保得住。持续阴雨让烘干成为今年秋收的“主战场”。
10月10日,在山东供发集团禹城基地,两座巨型烘干塔昼夜轰鸣。抢收回来的湿玉米正在这里经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烘干救援”。智慧控制室的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温度、湿度、转速、能耗……工作人员紧盯曲线变化,随时调整参数、排除故障,确保设备高效运转。
“我们两个烘干塔日处理能力达600吨,目前已在全力运行。”禹城基地粮贸事业部负责人说,“虽然湿粮入库容易堵塞,但通过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能及时清理维护,保障烘干效率。”
厂房卸粮口同样繁忙,红色货车缓缓倾倒湿粮,两名作业人员手持铁锨拨散玉米,加快沉降到地坑的速度。地坑收集系统、传送带、湿粮仓、烘干塔……整个流程像一条紧凑的生产链条。据负责人介绍,基地还配备了8座筒仓和钢结构平方仓,总仓容4.4万吨,为烘干后的粮食提供安全储备空间。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张梁 王嘉一 赵雅南)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