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泉城”济南用科技破解地铁和泉水共生难题

原标题:“泉城”济南用科技破解地铁和泉水共生难题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济南地铁7号线、9号线的建设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贯穿济南东西的济南地铁4号线仍在紧张试运行,为年底开通做准备。

济南有1000多处泉水,地下泉脉密布,被称为“泉城”。让地铁与泉水共生,成为济南地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

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牵头开展了地铁建设的前期调查论证,以及线网布局优化工作,承担了济南地铁全部线路的泉水环境影响评价,回答了“济南哪些区域可以建地铁”“地铁建设到底会对泉水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攻克了地铁建设决策阶段的难题。

保护泉水需要精准认识泉脉的分布。为了还原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泉脉脉络,八〇一队提出了高精度综合地质勘查技术。

“就像是给岩溶地下水主径流通道做了个非常清晰的彩超,把这些通道精细地识别和刻画出来,为泉水径流通道的保护奠定了基础。”八〇一队总工程师赵志强说。

在做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和选择站点时,工作人员对敏感地带的泉水最高水位位置进行监测,规划轨道线路和站点时不能超过最高水位,需要预留出两到三米的距离。

济南地铁4号线横穿泉水径流的核心区域,离趵突泉最近的地方只有1.4公里。施工过程中,八〇一队采用地下水导流技术,依据“U形管”原理,施工人员在地铁的两侧打垂直入渗的砂石桩,通过石子等把水导流下去,然后通过地铁的底部,再把水引上来,从而让地下水径流从地铁隧道底部绕过去。

目前,地下水导流技术已应用在济南地铁4号线山师东路站、千佛山站、泉城公园站等重要的保泉路段。同时,运用“原水、原位、同层、同质、同量”回灌技术,把地下水位稳定在±10cm以内。

为了进一步降低地铁建设对泉水的影响,八〇一队提出“绕、避、抬、升”技术体系,将地铁线路绕开泉水敏感区、避开地下含水层,并升抬地下线路埋深。

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党委书记、队长张云峰介绍,多年来,团队一直致力于保泉护泉工作,提出了“调蓄补源、采外补内、开源节流”的保泉模式,构建了国内首个泉域地下水数值模型,助力趵突泉实现22年持续喷涌。

据悉,八〇一队自主研发的“济南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体系平台”,整合了213处地下水监测点,构建起北方岩溶地下水智能监测体系,可提前15天发布泉水水位厘米级波动预警,并实现岩溶水运移可视化、可量化。

“这相当于为泉水装上超强‘CT’,让地下水流向、流速、水质变化从经验判断升级为数据决策。”济南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体系平台项目负责人马河宽说。

(记者邵琨)

[来源:新华社 编辑:王荣]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13 10:06
· 来源 ·
新华社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