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外贸的“进”与“韧”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山东外贸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进出口2.89万亿元,同比增长4.7%。在全球化浪潮发展背景下,这份数据不仅体现了山东经济的韧性,更折射出经济大省在转型升级路上的坚实步伐。
全域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山东16个城市中,11个城市进出口实现正增长,济南以28.7%的增速领跑全省,聊城、枣庄、烟台、泰安等地增速均超过10%。这一区域格局的变化意味深长。过去山东外贸过于依赖少数沿海城市的局面正在改变,内陆城市开始成为新的增长极。
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其28.7%的高速增长体现了省会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能力。而烟台作为传统外贸强市,依然保持14.7%的较快增长,显示其基础雄厚。更值得关注的是,聊城、枣庄等内陆城市的异军突起,表明山东全域开放格局正在形成。这种多点开花、多极支撑的区域外贸格局,比单一城市的独秀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为未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前10个月,山东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6.1%,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5.5%。相比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山东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说明其外贸方式正在从“挣辛苦钱”的加工制造,向自主品牌、自主营销、高附加值转变。
与此同时,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也保持稳定增长,三种贸易方式形成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格局。这种贸易结构的优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山东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
民营企业持续挑大梁
民营企业进出口2.19万亿元,增长6.4%,占全省外贸总额的75.8%,民营企业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创新意识强,其在外贸中占比提升,意味着山东外贸的内生动力增强。这些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对国际市场变化反应敏捷,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营销网络构建上更具积极性。山东民营外贸企业的茁壮成长,既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也是市场活力充分迸发的证明。
产品升级趋势明显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1%,占出口总值的48.8%,其中游戏机、电子元件、汽车等出口增长迅速,分别增长36%、20.1%和13.5%。这一产品结构的变化,是山东外贸最令人欣喜的进步。机电产品占比近半,且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增长迅猛,说明山东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优化。
特别是游戏机出口587.5亿元,增长36%,这一数据可能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它表明山东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农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显示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的优势仍在。在进口方面,原油、金属矿砂进口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满足了山东作为工业大省对原材料的需求,同时也为全球资源出口国提供了市场机会。
山东外贸的“进”,来自区域格局优化激发的内生动力,来自产品结构升级塑造的新竞争力……面向未来,山东外贸发展依然面临着多重挑战。但有了前10个月打下的坚实基础,山东有底气在国际贸易的大风大浪中继续稳步前行。
外贸是观察一个地区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山东外贸的“韧”与“进”,展现的不仅是外贸本身的活力,更是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为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信心与力量。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陆云琦]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