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8月14日讯 崂山世纪广场啤酒大棚热闹开场,隔壁的青岛市博物馆灯火通明。一句引导语在人群中传递:“尊敬的‘文明守护者’,北魏石佛造像、白陶鬶、明正统版《道藏》正等待试炼——”这不是寻常的夜场参观,而是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与青岛市博物馆联袂推出的“博物馆奇妙夜”限时挑战。啤酒的狂欢轰鸣与千年的文物低语奇妙相遇。
夜间奇遇记 啤酒与文物共舞
啤酒节的周末夜晚,手持角色卡的“文明守护者”自啤酒节主舞台西侧集结出发。红蓝两队人马在夜色中穿过世纪广场的霓虹,踏入博物馆西区大门。
北魏石佛的内庭庭院里,“佛光寻踪”正在上演。一队队员举着石佛图卡反复比对馆藏真品,额头沁出细汗。“心不动,则万法不动!”突然一声喊,有队员从图卡背面拼出了关键词,一枚竹简状的“刀币”即刻到手。
另一队人马则重返啤酒节会场挑战“陶鬶之谜”。投壶、掷色、诗词飞花令——古老的游戏重焕生机。一位扮演“资深陶艺师”的男孩发动“特殊能力”,为队伍掷出关键点数,三块陶片卡迅速拼合出白陶鬶的轮廓。
红队队员围着一位外国游客拍照,朋友圈迅速跳出九颗红心,最后一枚刀币在欢呼中收入囊中。正如活动设计所期,这场相遇恰是“青岛与世界干杯”的生动注脚。
文化密码本 文物在游戏中重生
这场跨界的核心,是让馆藏珍品“开口说话”。多件历史文物被巧妙编织进故事线,在解谜机制中卸下厚重外衣,变得可触可感。角色卡系统别出心裁,“崂山道童”可自定义投壶距离,“青博见习生”能预览任务图片——这些“特殊能力”让参与者瞬间代入角色。当一位“神秘解谜人”动用权限提前查看了“佛光寻踪”的密封提示卡,队伍迅速锁定了方向。游戏机制赋予玩家掌控感,文化传递润物无声。
这场探索让年轻一代在竞技中触摸文明脉络,博物馆在夜色中化身生动的课堂。“博物馆奇妙夜”是崂山区“博学游记”活动的一部分,延长夜间闭馆时间,充分融入新媒体互动,让孩童到长者的全年龄段都能在夜游博物馆时,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打开方式。
双向奔赴 IP联动的乘法效应
这场“联姻”从开始便指向双赢。啤酒节获得了文化加持的深度。一位活动策划人员坦言,活动形式高度契合“玩在啤酒节”年度主题,将博物馆的厚重文化转化为解谜、收集、竞技体验,打破了文化场馆的传统印象壁垒。博物馆则收获了夜间流量与年轻面孔。当啤酒节的狂欢人群中有部分分流为博物馆的“文明守护者”,两大IP的客群实现了自然置换。
更深层的化学反应在区域文旅经济中酝酿。当红蓝两队高举“文化守护令”徽章时,崂山的夜空被掌声与麦芽香气填满。啤酒的泡沫升腾又消散,北魏石佛依然静默垂目。
这场限时穿梭,让两种城市气质在碰撞中交融共生——啤酒节的热烈喧嚣成为激活千年文明的独特触媒。“文明的火种,需要你们守护。”主持人的开场词在夜色中回响。这场“双向奔赴”证明:当古老文物在创新表达中苏醒,当城市节庆主动拥抱文化根系,那被点亮的远不止一个博物馆的奇妙夏夜。(记者 刘艳杰 朱楠 解宁 通讯员 张译心)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