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市南区特色教育:靠海就要让学生爱海

2017-10-12 10:02:56
来源:信网
作者:于晓
责任编辑:光影

信网10月12日讯 依山傍海、山海交融的自然风光是青岛的一张名片,长在海边的孩对这片蓝色汪洋有着天生的亲近与喜爱。信网(热线0532-80889431)在采访中了解到,实施海洋教育联盟联动、打造海洋教育区域研究体系、加强海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海洋教育课程研发、创新性举办海洋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海洋教育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市南区倾力打造海洋教育的六大途径。靠海就要爱海,爱海就要懂海,蓝色海洋教育是近年来市南区打造的教育品牌。海洋专家进校园,“海娃”选课走班,海洋实验进校园等活动打通了学生了解海洋的通道。

\

海洋专家成小学常客 零距离交流提升“海商”教育品质

10月10日上午,在市南区实验小学的会议室里,同学们围住了一位特殊的老师。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副教授董跃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学生家长,但在同学们眼中却是到达过地球最北端的勇士。2017年8月31日 至9月11日,董跃老师执行“挪威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立法管理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影响研究”这一项目,到达了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与董跃老师同时达到黄河站的,还有市南区实验小学的校旗。“我希望通过带着校旗游北极这样的形式,引发孩子们对极地海洋的兴趣,让他们对海洋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董跃老师介绍了他在北极科考时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北极活动的细节,拓展他们在北极地理、生态、社会等方面的知识面。

\

信网了解到,经常出现在市南区实验小学的海洋专家可不止董跃老师这一位,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涉海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都是学校的常客,他们通过实验课堂实践、讲座交流等方式将更为丰富的海洋知识带入校园。

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在进行海藻酸钙微球的实验,将海藻酸钙滴入试剂中,静置后再进行过滤,就能得到大小不一的海藻酸钙微球。“这种海藻酸钙微球在珍珠奶茶和冰激凌里都有,我们做的海洋实验其实都跟日常生活有关。”五年级的张振峰告诉信网,实验课几乎每周都有,同学们分组动手做实验,发现生活里的海洋奥秘。

作为全国第一家少年海洋学校,“海商教育”是市南区实现小学在2017年要着力打造的品牌。“所谓‘海商’,是关于海洋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指数。从小生活在海边的青岛人具备了这种基本指数,底蕴深厚的市南人更应该提升这种指数。”市南区实验小学的老师认为,“海商”的培养,正是顺应了国家海洋战略发展的人才需要,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教育开拓性和世界开放性。

\

海洋文化浸润校园 35门走班课程让“海娃”自由选择

汇泉湾畔、小鱼山脚下,文登路小学算得上青岛距离大海最近的学校之一。走进校门,两只“海娃”的卡通形象迎接着到校的同学;十条以“海”命名的走廊连接起教室,每走一步,学生们都浸润在海洋文化的熏陶之中。四年级的小女孩能独立驾驶帆船从汇泉湾行驶到奥帆基地,文登路小学的帆船特色教育可谓成果显著。

经过多年的积淀,文登路小学已经建成了以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为依托的“海式课程”体系。每周四下午,文登路小学35门走班课程同时开放,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每学年开学之初选定一门课程进行探索学习。

四年级的张爽颖选择了花样头饰制作,这门课程受到了女生的偏爱,“每节课都能做一个头饰,做好的作品可以自己戴在身上,还可以送给好朋友。”同样是小女生,五年级的赫澍则选择颇有难度的程序设计。负责这门课程的陈琰老师告诉信网,课程的初级阶段以基础性的C语言为主,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经过了选拔测试,在数学和英语学习上都有所特长,“在参加课程前,这些学生都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这门课程的设置是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编程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在采访中信网发现,文登路小学的走班课程并不是每一门都与海洋相关,但海洋元素却是贯穿其中的核心,体现了文登路小学独特的教育品牌,“未来学校希望能够在海洋文化特色发展和海洋课程的设计上有更多的发展和交流,把学校的海洋特色变成一张响当当的海洋教育品牌。”

\

从幼儿园到初中 市南区实现海洋文化教育全覆盖

信网了解到,市南区以承担市级“蓝色海洋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近年来累积投入近1200余万元用于区域海洋教育发展,构建起以“多层次、联动化、立体式”海洋教育管理体制为保障,以“蓝色梦想”海洋文化特色育人模式为核心,以区域特色化和学校多元化相融合的海洋教育评价机制为导向的海洋教育特色发展体系。

其中,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的成立初步构建起区政府主抓,区教体局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智力支持,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部门联动发展,市、区两级海洋特色学校及海洋联盟学校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0所联盟学校辐射市南区东、中、西三个学区,与中国海洋大学、海底世界等21个单位签约成立了的海洋教育实践研究基地,开展了涵盖制度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研究、教学互助、社会服务、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以及国际交流等多领域的全面深度合作,打破了学校间传统的合作模式,开展了跨领域、跨区域、跨校际的海洋教育大协作、大联合,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各界优质资源,为实现海洋教育的校际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提供了保障。

\

2017年上半年,市南区以青岛市南区实验小学、青岛镇江路小学、青岛嘉峪关学校、青岛59中学所在的东一学区为试点,启动海洋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研究,构建了贯穿初、小、幼的阶梯式海洋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试点还逐步扩大至区片幼儿园,实现了海洋文化在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学段的贯通融合。

信网全媒体首席记者 于晓

[编辑:光影]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