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城市活力变发展动力 活力青岛正在形成“硬实力”

2020-05-16 20:12:51
来源:信网
责任编辑:光影

信网5月16日讯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短短的一句话从2018年指引着青岛跨入2019年,又延续到2020年,深深地印刻在青岛的脉搏中。

我们看红日出海感受蓬勃的力量,看风姿卓越感受欣欣向荣的模样,看车水马龙感受繁华现代的气息。自始至终,青岛都应该是充满活力,因为它有着海浪赋予激情,每一次冲刷都在积聚力量。

青岛“十五个攻势”正带领城市乘风破浪,细品“搞活一座城”的深意与真意,就是要为青岛这座城市扬起风帆、插上翅膀,激发城市原有的力量并为它注入新的活力,让城市的活力源源不断、生机勃勃。

\
( 来源:摄影:修相科)

搞活一座城,需要有头脑且实干的人。

一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建设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的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种种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才。

2019年7月,青岛市深入开展“双招双引”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发布,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为青岛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2020年4月,国家住建部发布《2018城市建设统计年鉴》,青岛以512.7万城区常住人口正式晋升特大城市;未来,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会更加激烈,而青岛要在这场大战中抢得更多的人才,为城市发展抢占先机。

\
( 来源:摄影:修相科)

“招才引智”的工作在青岛刻不容缓——推进百万人才工程,新增优秀人才100万名左右,其中,顶尖人才100名左右,省级以上领军人才1100名左右,高层次产业人才12万名左右,技能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等基础人才88万名左右……数字说明青岛对人才的渴求,也表明了青岛对赢下这场攻坚硬仗的信心。

回顾2019年,青岛与人才联系更紧密了。连续第三年举办的“海外院士青岛行”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百名院士。首次在日韩和港澳地区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建立起了面向亚洲、辐射全球的人才信息发布“基站”。 瞄准国内“双一流”大学,在高校设10余家国内引才工作站,提前“锁定”优秀青年人。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成为山东省首家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基地,已有近50家企业入驻。推动市场化举办第19届“蓝洽会”,113个对接项目100%落地。

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阻挡青岛对人才的渴求。面向全球的“招贤令”让英才云端对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通过大数据了提高个人专业标签信息和岗位信息的匹配度,让引才更有效率。“青鸟计划·唯才唯青岛”2020青岛市青年人才“云上招聘会”连开五场,海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高端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接连上线,首场就吸引超百万人次观看,帮助更多初出校门的年轻人解决就业问题,也为有需要的企业建立起新鲜和有活力的人才储备。

要让英才将目光聚焦青岛,更要让英才把脚步留在青岛。2020年2月,青岛放出硬核大招,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门槛从专科生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3天后,青岛再次官宣重磅消息,全市计划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进一步解决人才住房问题。一支由公安、教育、卫生等16个职能部门联合建立的服务队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定制化精细服务,出入境、户籍、交通出行、子女入学等37个服务事项落地落细。先安居乐业,再建功立业,这是青岛向英才发出的邀请,也是对他们的认可和鼓励。

\
( 来源:摄影:修相科)

良禽择木而栖,青岛的城市面貌决定了能否吸引来“金凤凰”。山海相依的自然环境和临海而兴的历史积淀是青岛向远、向深发展的优势,如何让人才看见青岛并愿意留在青岛,这是一项需要实打实做好的功课。2019年开启的“学深圳、赶深圳”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知易行难,要做好“招才引智”还需发挥人才政策的综合效能,拓宽市场化的引才平台,筑牢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夯实人才的服务平台,发挥平台效应让一只“金凤凰”引来一群“金凤凰”,让一群“金凤凰”在青岛筑起“金凤巢”。

搞活一座城,需要蓬勃且扎实的产业。

从临海而建的小渔村到沿海而兴的计划单列市,青岛的优势产业是属于这座城市的个性和特征。从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精品旅游、商务服务、健康养老等9大特色产业到“十五个攻势”里提到的集成电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工程等14条核心产业链,要搞活这座城,就需要让这些优势产业再上台阶,让优势产业发挥领头羊作用,以一带多,串联起助力城市发展的链条,把活力变成动力,把动力变成实力。

\
( 来源:摄影:修相科)

青岛拥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聚集了全国近30%的涉海院士和近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以世界首艘第二代40万载重吨矿砂船为代表的“国之重器”从青岛走出。2019年,青岛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6.5%,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7%,这给了青岛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底气;2020年,“海洋攻势”全面升级,要在产业、项目、科技、对外开放、港口等方面集中发力,对生产总值和增速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聚焦海洋经济转型和海洋资源开发,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海洋产业集群,这正是海洋赋予青岛的活力。

青岛拥有海尔、海信、中车等一批世界级的制造业企业,实体经济门类齐全、体系完整、根基深厚,为传统优势产业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当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舞台主角,它足以让企业、产业、城市逐步升级,让多年来以制造业为傲的青岛在这样变革中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实现城市产业生态的跨越式升级。以人工智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制造业领域培育一批示范企业,瞄准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远大目标,这是高端制造业加人工智能赋予青岛的活力。

青岛拥有25所大学、190多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信息、人才、技术都在这里汇聚涌流。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科研成果在本土转化落地,用好创投风投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用资本力量推动人才聚集、科技研发,充分发挥蓝谷、国际院士港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快聚集创新要素、创新资源,这是科技引领赋予青岛的活力。

从2019年开始,“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的声音越来越响,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阻挡住这股“投资青岛”的热潮。截至4月3日,青岛已有426余个项目通过网络签约招引而来,总投资超过5500亿元。来青的产业多了,来青的企业多了,来青的资金多了,青岛何愁持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
( 来源:摄影:修相科)

青岛的活力,是这座年轻城市的精神所在。无论是引人才还是旺产业,我们就是要抓住有活力的人和事,让城市发展的脉搏更快、更持久地跳跃起来。

回望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青岛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这座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时至今日,我们仍不能说青岛完全释放了它的活力,因为对标深圳等同级别的城市,青岛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们在赢得赞誉的同时更要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发起攻势拿下山头,树标杆、立典型,以点带面,去赢下一场接一场的硬战。我们学深圳、赶深圳,学的是通透开放的思想,学的是长眼光、广视野的精神,学的是真抓实干的作风。我们对标发展速度更快、发展步伐更大、发展理念更新的城市,是希望青岛的现在和未来都能够大跨步地铮铮前进,拥有升级提档的实力,去展现一座活力城市应有的风采和魅力。 信网首席记者 于晓

相关阅读: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青岛打造对外开放新支点

摘要:2018年的上合峰会让青岛站在了国际交流舞台的中心;而随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推进建设,进一步展示了青岛国际都市的开放形象。青岛这颗黄海之滨的璀璨明珠,正在形成开放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青岛按下“快进键”

摘要:一年多以来,“高效青岛”建设,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加快建设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加快了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

 

[来源:信网 编辑:光影]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