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新春走基层:年轻人的2022家里家外都是过年

信网2月7日讯(首席记者 于晓)有人说现在的年味淡了,在哪儿都是一样过年;有人说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想回家什么时候都行,何必非要赶这几天;也有人说过年就是要一家子团圆,天南海北都往一个地方赶才对。在这个属于团圆的节日里,家在青岛的年轻人有着不一样的选择和不一样的经历——在外过年的,赶着三十而立给自己做一顿年夜饭;在家过年的,享受着团聚的热闹欢喜也要承担着小小的烦恼。

三十年头一回没在家过年:妈妈从青岛寄来了黄花鱼

这是小张第一次没回家过春节,以前在悉尼上学的时候,春节正好跟学校的暑假重合,他总有时间赶回青岛跟家人团圆。可这一次,原本他已经定好了回家的车票,可到最后还是选择了退票,“北京有好几个小区都是中风险,虽然我住的小区没事,可也不想大过年的给别人添麻烦了,就不回去了。”

以往等小张回家的时候,父母早把家里收拾好了,就等着一家人一起贴福字。今年这些家务活儿都得靠小张自己动手,虽然不像女孩子那么心思细,可他也是好好把家收拾了一番,还在桌子上摆上了水仙花和发财果。在得知儿子不能回家过年的时候,小张的妈妈从青岛寄去了一箱子他爱吃的海鲜。除夕当天小张跟几个同样没回家的朋友一起吃年夜饭,该有的四喜丸子、油焖虾、熏鲅鱼、拌八带一个都没少。他还给朋友们露了一手,做了一道红烧黄花鱼,“鱼是家里寄来的,一化冻有些不成个儿了,但味道还是很不错。”

小张跟朋友们的年夜饭 (来源:受访者)

第一个在外的春节,说不想家是假的。不过好在现在的视频很方面,随时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能跟全家人见上面。说起没能回家的遗憾,小张最想念的还是红包:“虽然工作好几年了,可过年的时候姥姥、奶奶都还会给我塞红包,今年就捞不着了。”不过小张也说,等到年后疫情好转了,他就找个假期赶紧回家,把春节的团圆饭补上。

大年初一碰上博士答辩:上学不易,学业压力冲淡了年味

跟小张的第一次独自过年不同,2022年是小赵没回家的第八个春节。大三那年,小赵去了法国上学,在巴黎读完研究生后又去了日本读博士。因为国外没有春节假期,对小赵来说过年这件事就浓缩成了一顿饭、一盘饺子。

2021年的春节,是小赵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按照习俗,新媳妇是要到婆家过年,可因为她跟先生同在日本读博士,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回家这件事只能被无限期延长,过年的气氛也只能在当地的中国超市里感受一番。“临过年前几天,中超里就摆了很多过年吃的东西,超市还会送福字之类的小礼物。去年春节是一群朋友来我们家涮火锅,大家一起包饺子,特别热闹。不过今年的年夜饭我们俩就煎了份牛排,煮了速冻饺子,日本没有春节假期,初一这天还正赶上我先生博士论文答辩,我也要做课程的发表。”

今年春节,小赵还忙着搬家,因为几个月后他的先生就要到东京上班,只剩她一个人继续在北海道上学。除此以外,小赵还忙里偷闲计划着今年夏天的婚礼,在网上挑选婚纱,虽然到时候朋友们很可能都无法到场,但小赵已经有了婚礼“云直播”的计划,“在学业的高压之下,过年的氛围只能往后排了。不过虽然现在累些,但我们都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年年在家过春节:相亲成了今年过年的新项目

跟不得不在外过年的年轻人不同,袁朗就从来没有不在家过年的经历。从上学到工作,袁朗就没离开过家,每年看着同事们计划着回家过年,她还忍不住有些羡慕,总觉得自己一年到头都在青岛,没什么新鲜感。

虽然嘴上说着过年没意思,可袁朗一点都没闲着。从过完小年开始,她就天天被家里人使唤着去买各种东西,几乎每天下班都得先去商场超市转上一圈才能回家,今天买零食干果,明天买米面鱼肉,把家里的冰箱都塞满了,“每年过年我们家都要自己熏鲅鱼、熬猪皮冻,鲅鱼炸两遍再放进糖醋汁里泡,那味道绝了。”

袁朗在朋友圈晒出自家的鲅鱼 (来源:受访者)

袁朗喜欢过年,不仅因为有好吃的,也因为能有时间好好休息一番,连着好几天睡到了自然醒。当然,袁朗也有不喜欢过年的原因,那就是家里长辈的频繁催婚:“每年都问每年都催,说的都是一样的话,今年连小侄女都会问姑姑什么时候找男朋友了。”更让袁朗哭笑不得的是,今年春节假期她还被安排了相亲,有加微信的,还有直接见面的,到最后袁朗把自我介绍都存在手机备忘录里,家里人再介绍就直接复制了发过去,“相亲对象里还有在外地上班的,人家就过年回来这么几天,见一面能有什么结果?”

“虽然在家过年也有烦心的,可如果让我选,我一定会选在家过年,这没什么好犹豫的。”袁朗说,疫情之前她也曾计划过旅游过年,但这些计划也仅停留在脑海里,没有实践过,“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会突然一下子觉得没有家人一起就不叫过年了。”

[来源:信网 编辑:白杨]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2/07 07:57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于晓
· 责编 ·
白杨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