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两会的教育好声音:从育人到聚能都有更多期待

信网4月17日讯 (记者 于晓)改扩建学校、改造农村幼儿园、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巩固“双减”成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翻看今年青岛“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青岛教育事业的描述令人振奋,这一民生热点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教育是一根贯穿成长的“隐形的线”,潜移默化影响着个人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教育话题始终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今年的青岛“两会”上,关于教育话题的讨论依旧热烈, 从单一的入学、上学,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每一个声音都在为青岛的教育事业积聚力量。

新建学校保证教育供给 解决家有儿女后顾之忧

在党代会报告中,未来五年青岛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0所,要努力让广大学生能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2022年,关于学校更新建设的目标确定在了40所,同时还要改造50所农村薄弱幼儿园——精准的建设目标让青岛教育“保供给”有了方向,也有了动力。

从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到试点就近入园,家门口的学校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市南区的宁德路小学和澳门路小学两所新建学校正式启用,高水准的硬件设施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孩子们的学业起步搭建了高质量的平台,同样也赢得了周边居民的好评。在市北区,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这一主线,双山小学、同德路小学、浮山后三小区中学、绍兴路学校、万科未来城配套学校和人民路 295号配套小学等6个项目的建设都按下的“快进键”,将进一步满足周边居民的入学需求。

打好了学校建设的“基础战”,要实现家门口有学上的目标也需要不断的政策优化来保障。随着“二孩”甚至“三孩”的出生,许多家庭都又面临着“接送难”。青岛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省单细胞油脂工程实验室主任崔球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建议通过对现有的新生入学摇号政策进行完善,解决二孩家庭子女入学分散问题。

“如果两个孩子在同一个教育阶段,而且二孩符合入校基本条件的,家长可以申请不摇号直接就读。对外来务工的二孩家庭,在学位允许的情况下,也应该优先安排两个孩子就读同一个学校。”崔球表示,这样一来能够很大程度方便有多个孩子的家庭,但同时在录取时要保证教育公平,整个过程要做到全程公开透明,相关信息要充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校园内外补齐短板 为学生创造更好教育环境

从有学上到有好学校上,随着青岛教育事业的发展,市民对教育质量的期待也节节攀升。尽管早在2015年青岛的十区市就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但城乡教育的薄弱环节仍旧存在,补齐短板才更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优质均衡,才能让城乡孩子们的读书梦更闪亮。

“比如咱青岛的平度师范学校,这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近年来还承担着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任务,从这里走出来的很多学生都还活跃在教学一线。但就是这样一所教育工作者的摇篮,现在却有着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发展的迹象了,着实有些可惜。” 青岛市人大代表、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祥福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旭虹关注到了青岛主城区以外的学校建设情况,她认为像平度师范学校这样“老学校”的升级应该尽快纳入民生实事,在保留办学历史的同时,进行校舍翻新、教学设施升级、场馆更新等一系列改造,“一方面是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掌握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有志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人走进学校,为青岛的教育事业储备后续人才。”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学业负担明显减轻,有了更多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研学”成为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口中的热词。但与丰富的校内学习资源相比,优质的校外学习资源相对较少,如何在校园之外开发更多有益资源,为学生的课外活动搭建更广平台,也是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博物馆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但现在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没有发挥出这些场馆的最大作用。”青岛市人大代表、宝龙美术博物馆馆长刘建栋认为,在丰富“研学”资源方面,博物馆等场所可以因地制宜地完善教育教学类设置,培养专业的带教队伍,吸引学生走进场馆。

信息化赋能基础教育 教育提质增效跟上时代需要

作为青岛超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青岛超银学校校长,潘晓莉的朋友圈里晒出了不少居家网课的视频和照片,她分享着最近一个月同学们因疫情线上学习的状态;作为青岛市政协委员,潘晓莉感受着近年来青岛市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更希望多方努力推动青岛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以更高质量和更快速度向前发展。

从国家推进层面看,教育部在2022年加强了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强化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但从实际应用的情况看,部分学校的网络、设备等硬件条件跟不上的问题也凸显出来,特别是一些乡村学校和民办教育的基础资源配置较少,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大队伍。

提高硬件配置是基础,除此之外潘晓莉认为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还要探索通过信息化加速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型和升级,在课程开发、学习模式等多个维度进行有效探索,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还可以发挥标杆学校的引领作用,为学校之间相互取经学习、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更多有益交流。

扩优质、提质量,这是青岛教育事业的追求,也是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明确要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也是教育事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同时,在强化教学管理、增强师资能力、加强教育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等方面共同发力,才能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多彩成长之路,实现学生成才、家长满意、社会受益的共赢。

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经济 产教融合延续教育强大生命力

学生的成长经历着不同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之外,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方向,而这一阶段的学校教育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也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中职学校提质、高职院校扩容、职教本科突破,在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方面,青岛教育也大有可为。

党代会和“两会”描绘了未来青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美好蓝图,无论是打造“六个城市”还是抓好十方面工作,都将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这也为青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青岛市政协委员、莱西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张旭就建议做好高校发展与地方产业发展接轨文章,立足高校院所实际情况,引导高校院所主动与青岛产业发展对接融合,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同时围绕行业需求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和标准制订,建立完善的“高校院所+产业”发展服务链条。

助力产业优化发展需要人才支持,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求实置业技术学院院长林夕宝建议通过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来加强产教融合,还要加强高校转型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新,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要改变以往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鼓励本科院校学生深入岗位一线,强化自身专业技能。”

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育,一个家庭的未来希望离不开教育,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也离不开教育。每年“两会”,教育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焦之处,无论是基础设施方面的硬件提升还是教育改革方面的软件升级,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这是党代会报告中有力的表述与承诺,也是青岛教育事业的新目标——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中小学里的少年儿童、青青校园里的大学生都出彩。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4/17 09:44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于晓
· 责编 ·
李源菁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