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传承非遗文化柳腔 即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大放异彩

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学生登台表演柳腔 (来源: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

信网8月4日讯(记者 姜丹宁)当非遗文化“柳腔”走进校园与“五育”相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落实“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即墨区各中小学注重从多方面培育学生素质,在文艺领域的成果尤为出彩。不仅有数位学生在特长方面获奖,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更是将即墨地方传统戏剧柳腔引进校园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也让优秀传统文化脉脉相传,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师生共同改编柳腔剧目《司马光砸缸》 (来源: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

非遗文化柳腔进校园 学生创作剧本又画脸谱

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副校长孙云泽介绍,在青岛市实行“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后,学校将地方戏曲柳腔引入学校课程,涵盖了音乐、美术、体育、语文等学科,并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融合。学生们除了学习柳腔知识、语言语调和表演技能外,还要阅读经典剧目,品读剧本文字,演唱精彩片段,亲身感受柳腔的妆扮美、舞台美,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柳腔戏曲脸谱和道具,既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也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不仅如此,学校也坚持传承创新。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曲目,改编现代正能量新剧目,在形式上用柳腔的唱腔演唱唐诗等。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们带领学生挖掘各类题材进行创编,在共同排练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对每一环的剧情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和加工,改编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司马光砸缸》等经典历史故事,创作了《夸夸四小我的家》《喜看即墨新气象》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作品。“学校柳腔课程达到40余个剧目,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师生新开发的。每年下半年还会举办校园戏曲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人人演唱家乡戏,人人喜欢家乡戏。”孙云泽表示:“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的效果非常理想,我们正是将传统戏曲融入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们自觉传承优秀非遗文化,同时发展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

“梨园润童心”成为了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的一张特色名片。2018年柳腔表演唱《读唐诗》参加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家国迎新——第二届国学春晚”。2019年《司马光砸缸》获山东省艺术展演戏剧类一等奖,《新墙头记》获全国小梅花最佳集体节目奖。2021年该学校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因“十个一”项目获益 乐器舞蹈领域频频获奖

在即墨区的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因“十个一”项目而受益。即墨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13班的于泽楷平日里爱好广泛,喜欢唱歌、跳舞、弹钢琴,“十个一”项目让他有了更多培养自己爱好的机会,也给了他更广阔的展示平台。2021年5月,于泽楷参加了青岛市中小学艺术节舞蹈专场,获得了青岛市一等奖。2019年获维也纳钢琴大赛青岛地区金奖、2020肖邦钢琴青岛赛区一等奖、2021门德尔松钢琴青岛赛区一等奖,2022年7月在青岛大剧院和爱乐乐团同台演出。

即墨区华山路小学的学生家长王晓峰也十分感谢“十个一”项目:“孩子在特色课堂中知行合一、知行互促,培养了对艺术的兴趣,陶冶了情操,并且在青岛市儿童才艺大赛中获得打击乐小学组特金奖,让他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荣誉与自信。感谢学校立德树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先进教学理念,也感谢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用心的教导,相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会带着这份感恩,一路繁花似锦。”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2 08/04 18:32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姜丹宁
· 责编 ·
李源菁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