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3月13日讯(记者 于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样重要。新招引的产业项目要建设,就涉及用地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手续办理,这些手续好不好办关乎项目落地的速度。城市更新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道路要扩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与民生相关的设施也要跟得上,这些手续办的快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近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17条措施,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蓝天绿水”的力量。
聚焦市场主体需要 简化办理事项实现项目加速落地
在“新17条”中,涉及简化优化许可事项办理的内容最多,共有11条具体措施。多个事项合并办、前置条件精简办、各项手续规范办,这些从点滴处着眼、着手的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举措,为建设项目早一天落地加速助跑。
市场主体需要什么,优化营商环境的功夫就下到哪里。以“区域环评”+“告知承诺”的审批改革为例,2020年方案试行实施时,“打捆审批”只在6个小型园区内试点,“告知承诺”在11个产业园区内试行。虽然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有1054个项目受益,但这个数字相较于市场主体数量来说,还远远不够。
在“新17条”里,“区域环评”+“告知承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了8个试点园。“在这些园区内,符合告知承诺条件的建设项目,即来即审,当天就可以取得批复。”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钊贤在介绍“新17条”时,首先就聚焦了市场主体的需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时间成本上的节约,原先需要近20个工作日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由国家规定的4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随着城市更新建设的速度加快,许多重点项目也加快了落地速度。对不同类型的项目,“一刀切”的政务管理服务早已过时,“一事一策”不仅是简政放权的改革,也是项目落地的“加速器”。如今,经过对不同项目的梳理,部分项目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就无需办理环评手续;部分项目仅填写一张登记表进行网上备案即可,大大节约了项目建设的时间成本。除此之外,青岛发布了《青岛市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项目名录(2021年)》,对环境污染影响小、风险低的18类建设项目豁免环评手续,在此名录中的项目也无需办理环评手续。除电力电网项目外,开展地质勘探、平整场地、拆除旧有建筑物、临时建筑、施工用临时道路、通水、通电等施工准备工作,没有环评手续也可以先实施。
以能力作风提升作保障 让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改革举措要让市场主体受益,就得让条条措施落到实处,让企业用得上、用得好,这就考验着生态环境部门服务企业的功夫,也是政府工作人员能力作风提升的体现。
对待落地青岛的重点项目,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的是全流程“攻坚帮扶”:环评政策、程序规定、环评审批注意事项等“提前服务”在生态环境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可看可查;在审批过程中,发放“环评审批服务单”,由环评审批服务跟进人员提供审批咨询“一对一服务”;在走访调研时,生态环境部门会根据建设单位的需求,提供“政策上门”;对环评手续办理存在难点的,由环评审批部门领导、审批业务骨干、相关行业专家等组成环评服务团队,召开对接会或现场会研究解决方案,提供“现场帮扶服务”,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落地。
于执法者而言,严格执法是对法律法规的敬畏,也是用规章守护百姓的美好家园。对企业而言,遵纪守法是本分,但有时也一不小心犯下无心之失。法律法规前的铁面无私不代表缺乏执法温度——根据“新17条”,对首次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以督促整改、减轻环境影响为重点,实施“首违不罚”。开展“一对一”敲门行动,帮扶指导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主动联系项目方、街道、社区、居民等,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到位。
“新17条”还提出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扩容”,对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企业原则上不进行现场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同时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提质”,优先使用非现场执法,开展不见面监管的“云检查”;实施执法帮扶线上“纽带工程”,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线上推送、线上整改、线上复核,减少入企频次。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时拥有 环境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竞争力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从来都不是相悖的。2022年7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工商联编制印发《“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这些典型案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为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青岛也有包括灵山湾、创新啤酒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即墨区强化“三线一单”引领助推热镀锌行业转型升级等10个案例入选。
近年来,国家、省和市对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环境竞争力同样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保障。鲜活而丰富的实践来证明抓环保不仅不影响经济发展,还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青岛“新17条”的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生态环保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局中的责任,守牢生态环境底线,主动担当作为,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突出生态环保工作的服务属性,力求激化市场主体活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信网·信号新闻]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