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以案说法:大爷“恋爱脑”两年转账30万元 是借贷还是赠与?

年近七旬的刘先生离异多年,2022年6月,在网上平台认识了比其小八岁的韩女士,双方互加微信后开始网恋。虽双方未见过面,但刘先生基于共组家庭的目的和韩女士交往。后韩女士称其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刘先生多次向其转款。2024年1月,刘先生提出见面,韩女士却拒绝并提出分手,称自己不想进入婚姻,并称收到的钱都是自己借的,一定会归还。刘先生迟迟未等到还款后,将韩女士诉至法院,要求其偿还借款并支付利息。

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对转账数额均无异议,但对转账款项性质争议较大。韩女士称刘先生在七夕、生日等节点,多次主动转账,并表示无需返还,且对于刘先生的转账,自己并非全部接收,足以认定转账系赠与行为;此外,刘先生也未能提供双方达成借贷合意的证据,双方不存在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刘先生对此提出异议,称韩女士在微信中多次明确表示是向自己借款,且自己是以结婚为目的与韩女士交往,转账是附条件的赠与,现已转化为借贷,理应返还。

法官认为,本案争议焦点是被告接收的原告转账属于借贷还是赠与。原告向被告转账28.3万元,其中,3.3万元系原告在春节、七夕等节日或日常表达关心发送的红包,应认定为赠与,现赠与行为已完成,且不具备可撤销的情形;其余25万元结合微信聊天记录中被告的还款承诺,应认定双方存在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原被告双方均认可被告已偿还5万元。因此,判决被告返还借款本金20万元及利息,双方均表示服从判决。

法官提醒,在社交平台活跃发展的时代,老年人也有通过网络交友、婚恋的权利,恋人之间出于交往、促成婚姻关系等目的,容易牵扯经济来往,但要正确看待主动赠与和民间借贷的区别。此外,司法实践中,老年人因交友不慎被骗钱财的案例频频出现,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需要子女时常提醒父母警惕各种网上交友套路和陷阱,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共同守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文/通讯员 张少艾 信网记者 赵彦阅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8/01 15:18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赵彦阅
· 责编 ·
李源菁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