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迪士尼乐园、青岛、海洋以及文旅IP等无形又有形的形成了一定联系。相较于重庆方面不久前辟谣“迪士尼乐园将落户”,青岛此番与迪士尼产生关联,则来自于2月26日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官方回应关切:“已深入对接交流,积极加强引进。”
围绕相关话题,网友和市民展开了深刻的讨论,其中筹建“青岛迪士尼海洋”的提议得到不少期待。与此同时,青岛海洋旅游日前划出2025年工作重点,加快打造高品质的立体化产品体系和核心文旅IP。海洋与文旅IP不谋而合,为青岛与迪士尼的故事,留出了更大想象空间,也为城市后续规划品牌项目、培育顶流IP提供了更为精准和切实可行的思路。
以东京迪士尼海洋为例,建议在青岛建“迪士尼海洋”的评论让很多人觉得似乎更靠谱一点。为了推行联票,迪士尼海洋选址就在东京迪士尼乐园周边,参考珠海长隆也是有三个园区,其中一个是海洋王国。所以,没有迪士尼乐园就不会有迪士尼海洋,理论上也说得过去。但是,这波关于“迪士尼海洋”的讨论,却给青岛解锁海洋IP带来了一组密码——如果迪士尼有机会落户,那将是文旅大项目对海洋旅游的的充分辐射和现有产品的高度融合;反之更有现实意义的角度,是一个可能性的设想,为何青岛不能打造和培育属于自己的大型海洋主题游乐园区呢?
作为青岛服务经济的活力引擎,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旅游发展空间和前景之广阔也是毋庸置疑的。老城区夜游、海岛游、演艺游、邮轮游等重点领域,是青岛提振海洋文旅市场的重要载体,但仅靠青岛文旅产业发展的自有IP如国际海洋节、海上啤酒节等,某种程度上则是对青岛海洋文旅资源的“浪费”。
旅游IP重在长远,既要“火”在眼前,更要成为可持续的顶流。碎片化的观光和游玩项目会让人缺乏持续的沉浸式情绪,主题乐园提供的体验感从来就不是到此一游,而是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变身”和抽离,这也是游客能够常玩常新、愿意反复消费的根源所在。正如青岛海洋旅游划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提到,加快开放海洋文旅场景,以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持续攻坚创新。青岛海洋文旅资源完全能够串珠成链,大型海洋主题游乐园区的设想,未必是天方夜谭。
当然,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以“全球最年轻的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为例,围绕项目落地,前前后后一共花了16年的时间,其中仅谈判环节就耗时10多年,期间经历1200余场谈判。迪士尼之于青岛,与其说属于一个从长计议的项目,归根结底倒不如说是一个需要从其成功模式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模板的项目。近年来,青岛一直致力于引进文旅IP大项目。不过,除了总投资20亿元的方特“熊出没”乐园外,青岛缺乏有记忆点的文旅IP项目也是不争的事实。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时机会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只要有了目标,准备即是创造。多管齐下培育核心文旅IP,才能“有备无患”。推陈出新,甚至意味着需要大刀阔斧。未来,让青岛也有独当一面的优势园区,可以提出更高的期待。
信网评论员 秦璐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