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乡村振兴与粮田守护双典范 青岛农业农村系统2人荣获国家级荣誉

高维玉(上)、朱瑞华(下)日常工作相关照片。(来源: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信网4月30日讯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今年是5年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年,是全国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信网从青岛市总工会了解到,青岛市共有13人获得表彰,其中,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维玉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综合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科科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朱瑞华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高维玉:乡村振兴的“领航者”

高维玉,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沟东新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强班子 带队伍做好群众“主心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面对5个自然村之间存在着管理乱、融合难等方面的问题,高维玉坚持“四不变两不降”原则,依法依规撤销自然村经济合作社,成立新村经济合作社,债权债务由新村统一管理,在沟东新村党委构建起“新村党委-5个自然村党支部-16个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蹚出一条“莱西经验”的实践样本路径。

兴产业 谋发展当好致富“带头人”

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高维玉创新推出“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牵头组建强村共富公司,同步“嫁接”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农场、葡萄长廊和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做大做强葡萄产业特色链条,截至目前,全村葡萄产业规模超过1500亩,年产值近4亿元,实现村民年均收入从6000元增至3.6万元,较2014年翻了6倍。

树新风 育村风当好文明“引路人”

乡村治则百姓安,高维玉大力推行道德积分排行制度,成立“三会二队一约”自治组织,组建道德评议会,修订《村规民约》17条,总结提出“147”民主协商议事工作法,打造政德教育示范基地,探索推行精细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受益群众超300人,实现用小积分撬动村庄治理大格局的杠杆效应。

朱瑞华:躬身向下的“粮田守望者”

朱瑞华,平度市农业农村局综合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科科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曾获全国最美农技员、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等20余项荣誉称号。

扎根基层从“新农人”变成“兴农人”

29年来,朱瑞华扎根农业科研一线,主持农业重点项目35项,荣获科技成果奖励22项,授权专利4项,制定技术标准14项,累计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超2000万亩次,助力农民增收15亿元,带动平度市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30亿斤,连续13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12年蝉联全省产粮大县“冠军”,创建全国第一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等国字号荣誉。

技术破局让“试验田”变成“希望田”

朱瑞华坚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首创“小麦全程机械化暨水肥一体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全程机械化+无畦背种植+滴灌”粮食水肥一体化种植“平度模式”,主持研究玉米“三改三提”单产提升技术、“夏玉米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创建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基地,为全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良种筑基让“巴掌地”变成“大粮仓”

俗话说“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朱瑞华主动请缨、大胆创新,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个,其中“青丰1号”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农6号”通过国审并成为山东省主推品种,创下晚播小麦亩产763.85公斤高产纪录,是全国小麦平均亩产的2倍。2024年,平度市小麦高产攻关田产量突破850公斤,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在奋进中国的脚步里,劳动和奋斗始终是最强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俯身向下、脚沾泥土,在群众最需要的农村大地上执着耕耘,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群众的笑容成为最动人的篇章,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起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耿润)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4/30 10:49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耿润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