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度小满等平台仍在做校园贷 硕士生亮学位证起诉马上消费金融

深陷校园贷放弃读博的小朱。(来源:受访者供图)

信网9月19日讯 2024年,小朱完成了两件“人生大事”,一是研究生顺利毕业,二是在家人的帮助下,结束了东拼西凑还网贷的日子。“账单还清的时候,我感觉终于结束了这辈子最黑暗的三年。”研究生备考期间的一次偶然,生活窘迫的小朱借了首笔网贷3500元,从此就掉进了无底洞,网贷的高利率让他在三年研究生期间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通过以贷养贷的形式辗转腾挪,正常的学习和科研都被干扰,甚至不得不放弃继续深造读博。读研期间,小朱的贷款总额累计超过25万元,涉及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度小满等网贷机构,新增贷款的一大部分都偿还了旧贷款,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校园贷”。

三年研究生网贷25万余元

大概在2020年前后,大学毕业后的小朱在外租房,准备研究生考试。这段时间他没有工作和收入,家庭支持有限,生活非常窘迫。一次偶然,小朱在视频平台的弹窗里看到了网贷的广告,“低息”“无审核”等字样让他心动了,为了维持生活、顺利考上研究生,他通过网贷平台借款3500元。

贷款的钱终究不是自己的,小朱一直在想办法尽快还上,但他很快发现自己掉进了无底洞。“我当时年纪也不小了,可还是不懂贷款,觉得网贷利率并不高。”小朱以为,通过打工等渠道挣钱,可以把网贷还上,事实上小朱也是这么做了。“研究生考试是2020年12月25日结束的,我27日就去面试编程老师,30日就入职了,之后就一直赚钱填贷款的窟窿。”但是,窟窿不仅没有填上,反而就变得特别大了。小朱没有办法,只能继续申请一笔笔的贷款,“贷出来的钱自己消费的不多,主要是还到期的网贷。”

2021年9月,小朱考上了全日制研究生,他的网贷生活也在继续。根据小朱提供的账单,数年间小朱从各类平台借款大概40万左右,另额外支付利息10余万。其中,从2021年9月至2024年6月三年读研期间,他从度小满、马上消费等机构总共贷款25.6万余元。

小朱利用分析软件做的年化利率分布情况,分析显示,马上消费贷款综合利率全部超过30%,普遍在34%左右

“低息”陷阱背后的逻辑

小朱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他也渐渐从开始用钱时的病急乱投医中清醒过来。如今再回想起那段经历来,小朱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利用专业分析软件做了一系列图表分析自己贷款的相关情况。

“以马上消费为例,仅单利就25%,但他们计算复利,就更高了。而且我有的贷款比如分12期,可能用了6期就提前还了,后续利息按理说不该再算,但还是会算进去,这样累计起来利率就很高了。”

小朱统计了一下,2020年12月17日至2022年5月8日,他总共从马上消费贷款8.92万元,然而实际还款金额达到10.55万元,利息高达1.63万元。通过分析,这些贷款的实际年化利率全部超过30%,“年化31%-35%,远超合理范围,我每借1元钱,平均要还0.34元利息。尤其是前期,每月还款额高达6000元。”

图标分析显示,借款金额与利息呈正比关系,且利率普遍超高。

还贷和学业之间奔波,最后放弃读博

小朱的每笔金额都不太大,但很频繁,最低1000元左右,最高一两万元。有时在新一笔借贷入账前,他的银行卡里只有几块钱。小朱坦言,这些网贷就像巨石一样压着他,读研期间他一直在找兼职赚钱,而为了保证学业顺利完成,他又不得不在实验室熬夜。

借的钱虽多,小朱并未自暴自弃,他一直在想办法平衡着学业和还款。小朱学习很刻苦,很多时候在实验室待到晚上12点才回宿舍。在本就不多的业余时间里勤工俭学,“做家教,教数学、编程,攒钱还款。这些贷款没怎么逾期,基本上都是按时还上。”

压力最大的时候,小朱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那段时间头发掉得特别快,真的特别焦虑。一睁眼就要想这个月要还多少,怎么还。当时没收入,只出不进,特别难受。”现在想起来,小朱十分后悔当时没有把更多精力用在科研上,“当时我成绩不错,论文发了不少,还参与过国家级项目,有读博的想法,可一想到还欠着这么多钱,读博又没收入,可能会陷得更深,也没法和父母说,毕业之后直接工作了。”

到毕业时,越陷越深的小朱无奈跟家人坦白了自己借网贷的事,“我家是农村的,最终父母帮我还了10多万,这些钱都是他们打工辛辛苦苦攒下的,两个人一年也就能存几万元钱。”

图表分析显示,网贷后前期还款压力极大,在前半年每月要还5000-6000元

马上消费、度小满等平台涉嫌校园贷

小朱说,贷了这么多钱有他自己的问题,后来一位学法律的朋友提醒他,国家已经不允许网贷机构给在校学生放贷款了,为什么他在校期间的贷款申请仍旧能通过,也能顺利放款?

在查询了相关规定后,被折磨了三年的小朱,决定跟网贷机构打官司。8月5日,小朱起诉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小额借款纠纷一案正式被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立案,正在等待开庭审理。在这之前,小朱已经在金融消保平台、金融监管部门等进行了投诉,“马上消费的人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有违规行为,还说‘你随便搞我,随便去诉讼’。”

“我是通过翼支付的甜橙借钱知道马上消费的,都是从网上查询额度、申请的。后来翼支付给我提供了借款合同,合同上的甲方就有马上消费。”小朱提供了一份2021年10月的合同,合同的第一条中就有“非学生且具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来源,不为无收入来源的群体”。

除了被小朱起诉的马上消费,他在研究生期间在度小满贷款了60000多元。度小满同样在用户协议里有“非学生承诺”。

小朱说,网贷的借款界面有很多条协议,还有非学生的承诺书,承诺不存在隐瞒身份或者虚构身份情况,“当时有一键同意,我的信息都在上面,也并没有人跟我核实过我的情况。”

“非学生承诺”成了空文

信网查询上述网贷平台,借款服务协议中都有类似条款,要求用户年满18周岁并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也提到“如果您是在校学生,我们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将按照法律、法规或者相关政策拒绝为您提供本服务”。凭这样一条“非学生承诺”,网贷机构就能直接认定用户身份,然后放心放款吗?

度小满客服表示,只要是年满18周岁至55周岁都可以进行借贷服务,经过平台的综合评估审核,包括年龄、职业、收入等,“全日制在校生是不支持借款。”但未提及如何核实身份。

马上消费的客服表示,机构与翼支付等平台都有合作,年龄在18周岁到60周岁之间的用户都可以借款。对于信网提出的身份审核问题,客服没有介绍核实方式,只称“如果借款方存在隐瞒身份的行为,那么公司没有相关责任。”随后,工作人员回复称,“早期受数据源的限制,以及数据时效问题影响,会存在识别个别学生身份不准确的情况。”

发稿前,马上消费的工作人员再次回复信网称,“对于年龄符合学生特征的用户,我们会要求其签署非学生承诺书,并通过外部数据确认其非学生身份。经验证确定为学生的用户,将拒绝进行贷款。”“但受数据源的限制,以及数据时效问题影响,个别情况下,会存在未能识别出学生身份的情况。”工作人员承诺,后续马上消费将进一步加强提示,引入多种数据源,加大核验力度,提升识别精准性。

形式审查不能帮网贷机构免责

针对校园贷的乱象,国家多部门曾经多次下发相关文件要求整治,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对于网贷机构来说,协议里有了“非学生承诺”,就能避免给在校学生放贷的违规责任吗?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单正国律师认为,消费金融公司这一类持牌机构之所以将这条写入合同,就是为了通过形式上的条文,规避自己的责任。但实践中,这种条文并不能免责。每一份纸面合同的背后,实际上是蕴含着一个个真实存在的法律关系,网贷机构应当做实质性审查。就此次个案来看,朱同学的真实身份就是在校学生,消费金融公司与其签订的合同,因违反国家强制性禁止规定,而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因此合同中约定的贷款利息等,均为无效。朱同学可以要求全额返还利息,只需负担本金。同时,网贷平台还应该承担在行政法律法规上的违规违法责任,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李如艺)

马上金融与小朱的放款记录。(来源:受访者)

度小满平台与小朱的放款记录。(来源:受访者)
[来源:信网 编辑:陆云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9/19 21:44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李如艺
· 责编 ·
陆云琦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