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1月27日讯 11月26日上午,市北区河西街道台柳路社区“红柳情”便民服务大集在青特星城小区睦邻坊如期开集。现场,居民们为社区常态化的暖心服务点赞,小区物业也对社区的帮扶支持表达了诚挚谢意。
今年已坚持志愿服务3年多的刘永强,是大集上小家电维修摊位的“主力”。在此之前,他已有2年多养老院义工经历,“那时主要帮老人整理内务、陪聊天,重点是给老人们带去情绪慰藉。”而踏入社区便民服务领域,纯属偶然:“单位领导知道我会修小家电,就推荐我进社区当志愿者。”
谈及公益初心,刘永强总会想起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爸妈就教我学雷锋、帮别人。”他回忆起小学时的往事:“当时住老房子,邻居奶奶儿子在外地,身体不好又独居,我爸妈就主动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起初,年幼的刘永强不解:“非亲非故,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好?”父母的回答简单却有力量:“对有困难的人,能帮就帮,别想太多。”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曾多次在恶劣天气中骑自行车送老人就医,逢年过节还会把老人接到家中团聚,“爸妈一直照顾到老人离世,前后有五六年。”这件事,在刘永强心中深深埋下了公益的种子。
刚加入社区志愿服务时,刘永强对公益的理解很朴素:“把坏家电修好,就算完成任务。”直到两位老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的认知。“两位老人分别拿来一台坏了好几年的吸尘器,和一台岳父生前留下的老式电热炉,因为款式太旧,根本找不到维修渠道。”恰好刘永强有匹配的替换零件,当场就把两件电器修好了。“老人们特别激动,一直拉着我的手道谢,说东西不贵重,但承载着家人的感情,修好了,这份情感就延续下来了。”那一刻,刘永强突然明白:“我修的不只是电器,更是居民们的情感寄托,这份工作也瞬间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如今,刘永强的公益之路也有了“接班人”——上初二的儿子。“我带他来参加过几次活动,回去后他特别骄傲,跟同学说‘我爸爸是志愿者’。”谈及未来,刘永强语气坚定:“公益这条路,不能停、不能放。只要有能力,我就一直坚持做下去,既要做儿子的榜样,也要像父母那样,让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我们家代代相传。”
“钟表修好了,太方便了,下楼就能享受到这么贴心的服务!”居民孙先生拿着刘永强刚修好的钟表,满脸笑容。汇豪物业任主管也感慨道:“社区把便民大集引入小区,不仅方便了居民,也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大支持。”
据了解,除了常态化开展“红柳情”便民服务大集,台柳路社区还坚持日常收集居民和物业的难题,第一时间整合资源协调解决。“比如最近小区周边道路施工,导致消防通道受阻,社区得知后立刻联动多部门沟通,很快为我们开辟了临时消防通道,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作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台柳路社区始终秉持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整合社区党组织、物业、共建单位、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资源共享、问题共解、服务共推”的治理格局,让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把实事办在居民心坎上,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 白莹)
参加本次活动的团队有: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第三分公司工会志愿服务队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第一分公司志愿团队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第七分公司工会志愿者团队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第四分公司爱心志愿者团队
青岛城运公交集团李沧巴士第六分公司“快乐车厢”志愿服务团队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第八分公司志愿服务团队
青岛城运公交集团市南巴士第七分公司“青岛巴士”志愿服务团队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城阳巴士有限公司第十分公司“萤火之光”志愿团队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交运温馨巴士“馨飞扬”志愿服务队迅达分队
青岛城运汽车服务集团“螺丝钉”志愿服务队物资供销分公司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公益服务队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