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全国五一劳动奖拟表彰人选青岛上榜人物事迹

2016-04-26 21:04:14
来源:信网综合
责任编辑:光影

调压器维修工陈勇:两百多零部件"一眼准"

\

说起调压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可它却是燃气管网的“心脏起搏器”,维护居民的安全稳定供气。

陈勇,青岛能源集团泰能天然气有限公司管网运营分公司调压器维修工段长。26年来,他把每一台机器当成亲人般呵护,像妙手回春的医生一样让冷冰冰的“机器病人”起死回生,确保市区内1800余处燃气调压器零故障零事故运行,温暖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用户。

中等身材的陈勇不善言辞,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眼神非常专注。聊起来才得知,1998年陈勇被调为燃气调压器维修工时,煤制气尚未转换为天然气,因为煤制气有毒有害,常被熏得头昏脑涨,没人愿意长期从事此项工作。而他,坚守在这个危险又艰苦的岗位上近10年。后来,天然气转换后,他更加忙碌,要对全市1800处调压器进行大小修和巡检,陈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练就了超凡的技术,在省燃气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第一名,并获得省“燃气行业职业技术能手”。

对于陈勇所从事的燃气调压器维修工作,泰能天然气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韩绍波简单向记者科普了这项工作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压器来调节、稳定燃气管网的压力,如果燃气压力过高,阻气球就会被冲跑,轻则造成燃气灶无法点火,重则造成中压供气,引起用户家中燃气爆炸”。

旁人听起来如此惊心动魄,但在陈勇看来,这些调压器却是他“最亲密的战友”。这些年来,他一直痴心于研究调压器维修,总在琢磨总结维修中的得失,摸透这些机器设备的“小脾气”。一台普通的调压器,大大小小零部件200余个,组装维修起来最大的难度就是密封性,其精密度达到了“丝”级。要知道,1丝,只有0.01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这200多个零部件中,最不好分辨的是其中极其相似的密封胶圈,有的密封胶圈2.67丝,而有的2.3丝,相差仅仅0.37丝”。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陈勇说,密封胶圈的安装必须丝毫不差,这样才能确保装配的精度,保证燃气管网的压力正常,否则就会造成密封不严,压力不稳,后果不堪设想。

这0.37丝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如何精确判断,成为了行业内的“一眼准”?陈勇用的是笨办法,经年累月的熟练熟练再熟练。用眼看,用手摸,熟能生巧这句老话体现在陈勇身上就是,熟练到凭手感就能判断出应该用哪个密封胶圈。

对于陈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都不为过。他自主革新,开展了4项技改项目,并提出5项合理化建议,为公司每年节约维修和运行成本170余万元。

在天然气转换过程中,公司统一购置了进口调压器。在运行过程中进口调压器自带皮膜的零部件经常损坏,需要高价购入全套进口皮膜进行全部更换,整个过程既繁琐又浪费。陈勇在对调压器了如指掌的基础上,和青岛大学合作实验,自主研制生产调压器皮膜。为保证调压器在安全的条件下实验皮膜的性能,他三天三夜蹲守在调压器旁,时时记下压力、温度、流量等瞬量数据,准确分析判断各项数据,直到研制成功。此皮膜质量现为国内领先,既满足了公司每次大中修的需求,还能对外销售,每年节约成本、创造利润达100余万元。

工作中的陈勇还是完美主义者,在调压器的维修安装过程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在使用箱式调压器时,他发现放散阀经常会关闭不严,出现燃气泄漏情况,会形成安全隐患,也成了陈勇的心病。他无数次现场查看,反复拆装设备,研究改进方案,终于找出来问题的症结所在。陈勇先试点改造了几处调压器,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运行状态分析,改造后的放散装置经过了夏天高温和冬天严寒后,运行状态依然良好,再没出现关闭不严导致的燃气泄漏。经过组织论证后,通过大面积地改造,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公司设备维修和运行成本。

“师带徒”这一工匠传统在维修行业一代又一代地沿袭下来。“师傅对待我们每一个徒弟,都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既慈爱又严苛。”陈勇的徒弟谭启宁告诉记者,在陈勇手把手的指导和带领下,目前,他也在省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第二名,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