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4 11/21 15:32
· 来源 ·
· 责编 ·
苏青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宁戚死后葬在平度坟顶古松 为平度旧八景之一

\

宁戚敲牛角而歌的情形(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喜欢养宠物,小狗、小猫、小猪五花八门,有人却偏偏对牛情有独钟,并且靠一头牛、一首歌,成功引起齐桓公的注意,并成为重要辅臣。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叫宁戚,著名的“桓管五杰”之一,也是平度历史上的第一位名人。

他的故事让他成为很多人的偶像,比如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说:“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借诗抒情:“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足见这位“放牛者”的巨大影响力。而宁戚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仅仅因为他对齐国的贡献,更关键的是他开启了毛遂自荐的历史先河,让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跻身高富帅行列。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平度人宁戚从小放牛

出身微贱,怀济世之志而久不见用。宁戚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中,计算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宁氏全球宗亲网上有一篇文章《远祖宁戚仕齐传略》(作者高连欣),其中介绍:“宁戚从小好学上进,勤于思考,年少胸怀大志。从十几岁开始为牛商挽车,跟随牛贩周游四方,有心考察诸侯列国,转遍中原大地。他认定,要想施展治国安邦的抱负,必须投奔一位开明贤君。”

只是历史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知道他叫宁戚,也清楚他不如意的生活,却不确定他究竟是哪里人。《管子》《吕氏春秋》《史记》认为:“宁戚,卫人(今河南境内)”。而道光《平度州志》则认为:“宁戚,莱之棠邑人(古城在今平度门村镇唐田村)”。

莱国棠邑,这是一个曾经不被齐国控制的强大之国。作家李树在《平度史话》一书中对它的历史进行了描述,他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为了有效控制东夷地区,把杰出的军事家姜尚封为齐侯,都营丘(今临淄附近)。姜尚去上任时,遇到了前来争夺营丘的莱兵,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们击退。”

但此后不久,周王朝的宗室又借着东夷力量发起战乱,还是姜尚把他们一一打败,并借此扩大了齐国的势力。那时候的齐国成了“负有抚绥东夷地区重大使命的超级大国。”

实际上,在胶水之东的半岛上还长期存在着一个并不受姜尚及其子孙们控制的强大国度—— 莱国。到齐桓公即位时,莱国还在与强齐分庭抗礼。而棠邑就是这个莱国的都城。史学家根据各种历史事件分析认为,棠邑是今平度门村镇唐田村,以此得出结论:宁戚就是土生土长的平度人。

平度市档案馆副局长陶瑞法在《宁戚与平度》一文中说:“不管怎样,综观宁戚生前的事迹和他身后的归宿,都和平度密切相关,他也因此成为平度历史上第一位名人。”

论证宁戚的祖籍是史学家们的任务,宁戚并不关心,他满脑子想的是:自己一身本事,想去投靠齐桓公,该怎么办呢?他依然为人挽车喂牛,依然在闲暇时牵着牛去散步。就在这种等待中,他的伯乐到来了。

巧遇伯乐管仲

齐桓公,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孙。年纪轻轻却有个最大的本事:会用人。即位之初,就拜大政治家、思想家管仲为相。这位“春秋第一相”确实提出了很多治国方针,但光靠他一个人如何能实施呢?当时的齐国犹如一颗闪闪发亮的新星,亟待更多有识之士的到来。就在这个时候,管仲遇到了宁戚,他们的相识过程被明末冯梦龙和清代蔡元放形象地写在《东周列国志》中:

有一次,管仲带着爱妾婧出去玩,走到一座山脚下歇息,抬头看见远处站着一个人和一头牛,那人穿着粗布做的外套,手轻轻拍着牛角,面对青山,独自唱歌。说也奇怪,他的歌声很有穿透力,就连旁边的牛都停止低头吃草,变得温顺很多。管仲和爱妾也被吸引了,静静地听完这首《浩浩白水》。管仲没有多想,只是觉得歌词和声音都不错,反倒爱妾听出了这位歌者的意思。

“古有白水之诗,诗云:‘浩浩白水,绦馅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此人很有学问,是想做官,成就事业。”管仲是位政治家、思想家,能陪伴在侧的爱妾当然也颇具才气。这样一分析,才让管仲如梦初醒。这时放牛歌者忽然说话了:

“车上坐的可是齐相管仲?听说管相国礼贤下士,有谦谦君子之风,今日居高临下,矜持傲慢,让人大失所望。”

管仲一惊,肃容询问姓名,歌者答:“山野草民,贱名宁戚。早闻齐国声名日隆,日后称霸当属必然。相国乃天地造化之人,可惜独木难支,曲高和寡,难以左右逢源。”

管仲立即走下车来,继续倾听宁戚的话后发现,他虽清瘦单薄,却气宇轩昂,是个难得的人才。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宁戚不平凡的谈吐和才能征服了管仲。他当即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他,并告诉他这封信可以帮他实现心中的理想。这样,才有了后面宁戚与齐桓公之间的故事。

牵牛唱悲歌刺激齐桓公

宁戚遇到管仲已经这么有传奇色彩,那宁戚与齐桓公的相见就更不能普普通通。确实,为了这次偶遇,宁戚费尽心思,因为机会只有一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按照《吕氏春秋·举难》中的记载,我们将事件还原出来应该是这样的:

宁戚虽然得到了管仲的推荐,但他家实在太贫困,想见到高高在上的齐桓公更是难上加难。怎么办呢?他想了个办法,有位商人正好要去齐国送货,宁戚再次发挥自己放牛的专长拿到了赶牛车的工作,这样就不用担心一路上的花费问题了。

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宁戚赶着牛车刚到齐国城门外,还没想好如何见到齐桓公,这位最高统治者却主动送上门来了。原来,那天晚上有贵客到齐国,齐桓公要到城门外专门迎接,所有闲杂人等都老老实实站在道路两旁。其他人紧张得大气不敢喘一下,宁戚却悠然自得地喂起了牛,边喂边敲打牛角,等齐桓公经过时,悲伤地唱起了歌。

齐桓公治理下的齐国,虽然还没有达到鼎盛,但也已经国泰民安,宁戚竟然对着君王唱悲伤的歌曲,齐桓公怎能不生气?借着火把对着这个喂牛的百姓说:“当今太平盛世,天子英明,百姓安乐;寡人身为盟主,战必胜,攻必克,尧舜也不过如此!你一介牧夫,怎敢唱歌讥讽时政?”

宁戚嘴角微微上扬,就等你开口问呢。他毫不胆怯,继续反驳:“堂堂大国之君,目光何以如此短浅?尧舜盛世,百官廉正,天下安定,不怒而威,不愧为太平景象。可如今,王室衰微,纲纪不振,戎狄侵扰不断,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君上却说是太平盛世,岂不令有识之士齿寒?”

宁戚疯了,真的疯了!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讥讽齐桓公,这可是砍头的大罪啊。他被五花大绑起来,此时的宁戚却大笑:“昔日夏桀无道,杀了龙逢;殷纣无道,杀了比干;今日齐侯杀宁戚,可谓鼎足而三。我宁戚可以同那两位贤人并列,成为第三位贤人啦!”

关键时刻,齐国大夫隰(音席)朋走到齐桓公车前,小声说道:“君上,臣看此人威武不屈,浩然正气,并非等闲之辈,虽直言得罪,应予赦免。”齐桓公看到宁戚的表现早已若有所思,再加上大臣也这样说,便将其带回了京城,下旨:“赏赐给他官衣官帽,我要接见他。”

成功逆袭成重要辅臣

事情大转折,谁都没想到。第一天相见,宁戚便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游说齐桓公要统一四境,第二天相见,还是这个话题。这可说到齐桓公心里去了,当即表示要举火授爵,重用宁戚。

这时群臣不愿意了:“我们应该先去打听打听他的底细再任命,否则太不谨慎了。”

齐桓公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不可这样,打听可能会听到一些小毛病,因为小毛病,而忘记人家的美德,这就是君主往往错失天下人才的原因。况且一个人很难十全十美,治政只用他的长处即可。”就这样,放牛娃宁戚一夜之间变成了齐国的大夫。

有人问,那管仲写的推荐信哪去了?有的史料记载说,宁戚在最后一刻他拿出了推荐信,保住了自己一命。而我们更愿意相信,他是靠自己的本事敲开了齐国的大门。

这就是“宁戚饭牛”的故事。因实在太经典,此后被历史演绎成了多个版本。不管怎样,李树说:“宁戚自我推荐,比后来战国时期赵国的‘毛遂自荐’还早了几百年。”他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向统治者自荐成功而登上政治舞台的士人。

此时的齐桓公身边聚集了五位最杰出人才—— 宾须无、管仲、隰朋、鲍叔牙、宁戚,统称“桓管五杰”。在他们的努力下,齐国励精图治,终于建立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宁戚究竟唱的什么歌

宁戚靠一头牛、一首歌吸引到了齐桓公的注意,饭牛而歌的故事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那他当时究竟给齐桓公唱的什么歌呢?至今存在着5种不同的说法,这些说法都被李树记录在了《平度史话》一书中:

汉代大学者刘向《新序》说是:“击牛角,疾商歌。”

高诱和马融都认为:“宁戚饭牛,击车辐而歌《硕鼠》。”

东汉学者应劭认为宁戚的唱词是:“南山矸,白石灿(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 。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隋代李善的《文选注》收有一篇:“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松柏清且澜。粗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舜主。牛兮努力食白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汝适楚国!”

唐代欧阳询等纂修的类书《艺文类聚》里还有一篇这样记述:“沧浪之水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榖 布短衣才至骭 ,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

李树说,看最后两篇的语言风格,大概只能出自汉代文人的假托。不过,由此倒可以看出,对于宁戚的幸运际遇后人是何等艳羡,曾经拨动过多少渴求共鸣事业之人的心弦。对于宁戚达成所愿,日后他将为齐国倾尽所有,奉献自己的一生。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编辑:苏青]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