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来我市年平均气温升高1℃多、降水年际变化加大、大风日数也明显减少……昨天,青岛市气象台台长薛允传分析了青岛市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和形成原因。“作为最早拥有现代气象记录的国内城市之一,青岛的气象记录可以追溯上百年。”薛允传介绍说,青岛自1898年3月开始有观测记录,至今有116年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1899~2015年青岛市区累年平均气温12.4℃,青岛市区的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00年增温1℃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的0.58℃/100年(1880~2002年),但是低于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增温速度。造成一百年来我市年平均气温升高1℃多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的大环境有关之外,也与城区扩大、湿地减少、人口密集造成的热岛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而青岛市百年来的降水情况则呈现出年际变化加大的趋势。“1899~2015年青岛市区累年平均降水量为682.3毫米。总体来看,降水量序列略有增多的趋势,100年增加44毫米左右。”薛允传分析表示,其中1946~1976年,年平均降水量795.4毫米,是青岛市区百年中最长的降水偏多时期。1977~1992年,为降水偏少时期,其中1981年降水量仅308.3毫米,是青岛市百年中降水量最少的年份。一些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对那个时代青岛缺水严重有深刻的印象。本世纪以来,年降水量变化很大,2007年多达1355.2毫米,2002年、2006年和刚刚过去的2015年都不足500毫米(分别为424.6、490.1和421.2毫米)。由此可见,近年来降水的年际变化在加大。
大风天也是青岛市气候特点之一,但是统计1961年以来的风速,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首先是平均风速减小,特别是1993年以来逐年减小。其次大风日数也明显减少,从上世纪70年代我市每年近100天的大风天数,减少到目前的每年不到20天,”薛允传解释说,大风天和风速如此明显减少,一方面是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高楼林立,风在经过城市上空时受阻造成的。因此,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一定要留出城市通风廊道,以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雾霾等问题。
相关链接
下周气温回升明显
本报讯(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封满楼)下周将进入3月份,从常年看,3月份青岛全市平均气温5.7℃,比2月份上升了差不多5℃(常年2月为0.8℃),可以说平均气温是明显升高了。不过3月份仍处于气象意义上的冬季。岛城沿海地区的四季有“春迟、夏凉、秋爽、冬长”的特点,气象意义上的冬季会持续一百五六十天,常年要到了4月上中旬,岛城才会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季。
未来一周天气总体还是比较好的,主要有两股冷空气影响,分别出现在2月28~29日以及3月5日前后,每股冷空气持续时间都较短。今天到明天,受冷空气影响北风陆地4~5级阵风7级,近海略大一些;气温平均下降4℃左右。3月1~4日,无冷空气影响,南风盛行,风力较大,气温明显回升,特别是内陆地区更加显著,市区最高气温6~10℃,最低气温0~5℃,内陆地区最高气温8~17℃,最低气温-5~6℃。3月5日开始又有一股弱冷空气影响。另外,下周我市大部地区多有轻雾,尤其是下周后半段,部分地区可能有大雾。(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封满楼)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