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崂山闲置老房变“诗意仙居” 小渔村成旅游热地

2018-05-06 11:11:24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崂山闲置老房变"诗意仙居" 小渔村成旅游热地

给老房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在崂山上过两天神仙般的日子。这是崂山民宿品牌“仙居崂山”给人带来的感觉,它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社区这个昔日的小渔村,成为岛城民宿旅游知名目的地,也丰富了崂山旅游的内涵。5月5日,记者来到东麦窑社区探访民宿产业发展,看20多间闲置老房如何撬动一项幸福产业,看民宿如何让崂山多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20多套民宿打造产业集群

5月5日,为探访民宿产业,半岛记者来到崂山脚下,从一条绿树荫蔽的道路进了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东麦窑社区广场旁边,一棵巨大的樱桃树已经挂果,再过不到十天就会满树火红,等待游客前来品尝;现在正是山茶花开花的季节,干净整洁的道路两边隔不远就能看到几棵;楸树也开花了,高高的树干挑起成簇的花朵,犹如铺排到半山腰的房顶上飘着的云霞。远处的山、对面的海,让人能迅速慢下脚步,深吸一口气,享受这里的慢生活。

这就是东麦窑社区,据说这里以前只是烧煤的炭窑,村民也世代以打鱼、种地为生,谁都没有想到它能因为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旅游目的地。社区宣传委员李绍举带着记者边走边介绍:“你看我们村里的路灯,像不像渔船上的桅杆,桅杆上挂着马灯也是我们渔家的特色。”

说是来看民宿的,但除了村庄环境特别干净整洁之外,走了好远都看不到民宿的影子,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李绍举。他指着不远处说:“就到了,你看这些门口有灯的就是民宿,门口还有石狮子。房子的外观特别古朴,但里边装修得就不一样了,有的比较豪华,有的比较古朴,炉灶之类的都配全了,住起来很舒适方便。”据了解,东麦窑社区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对社区闲置的老石头房进行装修改造和提升,创办了“仙居崂山·东麦窑主题民宿”。

20多间民宿,每一间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玉满堂”“元无量”“厚济世”……房前屋后种着樱桃、桂花等,有些稍开阔的院前还开出两三畦种上茼蒿、小油菜供游客采摘;民宿用的都是密码锁,这或许就是慢生活与现代的联结。民宿有大有小,根据房子的面积、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布局;房子内各种设施也很齐全,让慢生活的质量并不比都市里差;有些老房有高台,就在上面立了围栏、摆上桌椅,游客在这里幕天品茗,看着远处的山海别有一番意境。

出租闲置房给村民增收

靠着二十几间闲置房的利用,不仅让享受慢生活的游客感受到幸福,村里不少村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

李绍举告诉记者,村里最早是从2014年开始发展民宿的,“以前房子都租给外面的人,每年村民拿到手的也就几千块钱。2014年村里开会研究决定,想把村里闲置的老房子利用起来,发展民宿,也能给村民增加一部分收入。”这样村民的收入从每年七八千元一下能涨到3万元。不过由于没搞过民宿,老百姓还是有顾虑的,最早只有12户村民将闲置房拿出来。后来,村民看着这种模式真能挣钱,又有10多家将自家的闲置房拿出来做了民宿。

村里用来发展民宿的还有老的办公用房,就在广场北面,经过打造成为东麦窑社区仙居崂山民宿游客接待中心。跟别的旅游接待中心不同,这里是一个游客公共活动区域,在一个文雅的小院里,游客可以在这里办理登记入住手续,也可以读书、发呆、吃海鲜、看美景。

今年59岁的李玉仙是东麦窑本地人,他们家一套将军楼闲置,就拿出来做了民宿,每年有3万元的收入。“相当于一个劳力一年的收入了。”说到民宿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李玉仙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李玉仙家以前以打鱼种地为生,后来随着海里的鱼少了,农田也退耕还林,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民宿的发展让他们家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她说自己现在还有养老保险,日子过得挺不错。她现在什么也不用干,儿子在国外留学,平时她就给当导游的女儿看看孩子,空闲时间一大把,“我刚刚没事上山去摘槐花准备包包子吃。我们山上好东西可真是多。”

村里还有一部分人因为仙居崂山民宿项目而直接受益,那就是民宿雇用的一批渔家厨娘。“我们考虑到很多客人到这里来想感受一下农家的生活,尝一尝农家饭菜,就从村民中挑选了五六位做饭好吃的妇女培训成渔家厨娘,给她们办理了健康证,有客人需要就去给做顿渔家饭,虽然不是特别丰盛,但是野菜、海鲜都少不了。”民宿负责人赵越告诉记者,他们提供这些个性化服务,也是为了凸显崂山民宿的特色,保留当地文化的元素,同时也让当地百姓有更多的收入。当然,民宿带来了人气,更带动了村里农家宴等业态的发展。

民宿撬动社区产业发展

东麦窑的名气越来越大,这个拥有135户、451人的渔村,凭借位于崂山核心风景区的自然优势和民宿产业的发展,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

据了解,村里结合社区地理情况,依山修建了约600米环山道路,共分为两段,一段是由木栈道为主体,石料、景观灯、原木护栏为辅的景观道路;一段则是全部由原生态石料组成的石头路,石头都是从当地收集的老石头,由工人们一块块地铺在山上。在这条环山路上,两侧都种着水果。社区内的河道、巷道也是以延续山海格局自然风貌的原则设计,打造了景观水系,建成了中心广场,安装了新路灯。

社区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治理,让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该社区不断推动老旧居民楼院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社区修建了污水处理站,统一规划污水管道,将家家户户的污水全部通过地下管道流入污水处理站,大大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状况。地源热泵冷暖联供项目投入使用后,冬季供热、夏季供凉,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修建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投入使用,方便居民出行,解决了社区居民停车难问题。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增设户外分类垃圾桶和集中回收点,每天7:00至8:30定时定点处理垃圾,平时不见垃圾桶,成为崂山区首个垃圾分类处置的农村社区。

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将以美丽乡村创建为平台,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出发点,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不断增加经济收入,推进社区产业振兴。依托家庭旅馆,发挥社区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建设渔家宴、农家宴、海上垂钓、沙滩篝火晚会、登山采摘等旅游项目;投资600余万元建设崂山农土特产购物一条街,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更好地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难题。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