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气膜大棚变身养殖车间成虾年产量突破2000吨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沿204国道行驶,途经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廒上村时,很多人的目光被路边两个白色大棚吸引。与一般透明塑料大棚不同,这两个大棚高度更高、体量更大,这是做什么用的?
“这是我们专门搭建的气膜养殖车间,面积10000平方米,主要用来养殖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等水产品。”现场负责人赵杰介绍,这两个大棚与周边的普通大棚一起,同为山东民生集团天下渔仓(山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二期。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31亩,全部投产后年均可育各类虾苗2亿尾。
“我们应用了气膜车间技术,它的保温材料中特别加入了一种新型材料‘空气胶’,保温隔热效果好。而且车间整体无任何支撑的钢结构或其他材料,全部由气体支撑,防风、防雪、防火,能扛12级风,雪天自动抖雪,为B1级防火材质。”赵杰表示。
与气膜大棚搭配,数字化系统精准调控水质、温度与投饲;紫外线杀菌与生物制剂构建起生态循环,养殖尾水经过处理后再进行海水淡化用于农田灌溉,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
据介绍,1号气膜棚养殖车间共建养殖池72座,每个养殖池可产出约1500斤成虾,2号气膜棚养殖车间建有标准养殖池28座。此外,该大棚还建设了深水养殖池4座,对标陆海接力、深海网箱等高标准养殖环境,计划10月份投放三文鱼、石斑鱼、金枪鱼、黄条鰤等大规格鱼类。
记者采访时,这批成虾正迎来收获期。山东民生集团天下渔仓(山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强介绍,该批成虾产量在40吨左右,从8月中旬开始收获,目前已经接近尾声。产业园去年成虾产量已突破2000吨,虾苗繁育量20亿尾,年产值超8000万元。
由于高度更高、空间更大,气膜大棚还带来了更多可能。目前,企业正计划在内部建设种植架,设立松茸和铁皮石斛种植区,结合棚内潮湿环境打造渔农共生的生态系统,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充分利用。
气模大棚养鱼虾,是海青镇充分发挥海域滩涂优势,发展滨海特色养殖产业的一个典型。海青镇正加速水产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智慧渔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努力打造集渔港建设开发、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智慧产业示范园区。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