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整车产量增长97%是如何实现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见习记者 高小岩
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总装车间,一辆辆五菱宏光MINIEV四门版汽车完成最后一道生产工序后,从生产线缓缓驶出,等待质量检测。不远处,“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产品零缺陷”横幅悬挂在车间上方,与智能化设备互为对照,呈现出一幅由传统制造迈向“精益智造”的转型新图景。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实现整车产量超32万辆,同比增长9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9万辆。作为上汽通用五菱“南北联动”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青岛分公司已成为上汽通用五菱在北方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
精准定位市场需求
在五菱品牌产品矩阵中,五菱荣光系列微型客车与货车、五菱之光EV及五菱宏光MINIEV四门版等新能源汽车主要在青投产。
“曾经,道路拥堵、停车困难、油价高昂,都是百姓代步出行的痛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款灵巧好开、经济实用、轻松好停的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它从最真实的日常场景出发,解决人们实实在在的出行难题。”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俊锋介绍。2020年,宏光MINIEV在青岛分公司投产,开启微型纯电动汽车新赛道。
理念的落地离不开核心技术体系的支撑。上汽通用五菱构建“天”“灵”“神”三大技术体系,涵盖天舆架构、天屿智造、灵犀动力、灵眸辅助驾驶、灵语座舱、神炼电池等自主创新技术,目标是让人们“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
截至2025年,“国民新能源神车”宏光MINIEV销量突破170万辆,成为中国品牌纯电车型销量冠军,累计减少碳排放超799万吨,助推五菱稳居全球第三大新能源汽车企业。
基于对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洞察,青岛分公司的产品矩阵也在不断丰富。从开创“大微客”细分市场的五菱荣光,到定位“新时代纯电多用途车”的五菱之光EV,其产品研发始终围绕用户的真实需求与使用场景展开。
一款“神车”背后,是一个强大的产业链集群。上汽通用五菱扎根青岛20年,“链”动47家上下游供应商落户青岛,带动就业超3万人。
2025年1月,随着五菱宏光MINIEV四门版和五菱之光EV两款新产品下线,赛克科技、赛克瑞浦两家配套企业的电驱、电池项目也正式投产。其中,电池项目规划年产能达30万台,其产品“神炼电池”首创不起火电芯“问顶技术”,实现0自燃、0侵入、0进水、0扩散、0泄漏“五零”安全。
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与供应,一个制造链、供应链、销售链、人才链“四链一体”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蔚然成型。
智造革新生态布局
亮眼的产销数据是青岛汽车产业加速“驶向”新能源时代的最好注脚。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的转型之路,紧扣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背景下,上汽通用五菱深度融入“电智化、数字化、全球化”变革,青岛分公司亦抓住电智化转型契机,计划引入“智能岛”制造体系模式。
与传统流水线“车动人不动”线性制造模式不同,“岛式”智造工厂以柔性制造单元取代刚性流水线。在“岛式”智造工厂,工业机器人组成“智能岛”,物流车穿梭其间精准配送物料,实现制造效率提升30%、单台制造成本下降31%,并实现100%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追溯。
继福特T型车流水线、丰田精益生产之后,上汽通用五菱正诞生第三次汽车制造革命。而这一创新制造体系,正是上汽通用五菱全力实施的“一二五”工程的缩影。“一”是指以国家级标准建设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二”是打造纯电、混动两个年销百万产品群;“五”是构建能源系统、智慧电驱、电子电控、智能移动机器人、商业创新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青岛分公司不仅是新能源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更是电智化生产新方向的重要承载地,带动新能源核心产业链落地。
展望未来,李俊锋表示,青岛分公司将推动电智化转型,助力完善青岛市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加快新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
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日益成熟的产业配套,一个以上汽通用五菱为龙头,更具韧性、更富创新活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而这,也为青岛“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40%”目标提供着坚实底座。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