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认认青岛最常见的6种毒蘑菇
9月13日早上6点多,家住城阳的姜女士与自己的儿媳,因食用了雨后采的野蘑菇而食物中毒,被送进了齐鲁医院急救室。由于姜女士年纪偏大,目前还在急救室当中进行抢救,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吃了一次野蘑菇,进了两次医院
9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齐鲁医院抢救室,见到了姜女士与她的儿媳。在医院抢救室门口记者看到,经过抢救姜女士的儿媳虽然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脸色很白没有血色,表情很痛苦的坐在病床上进行输液。而姜女士则病情比较严重,目前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还在抢救室里,医生正在对其进行抢救。
记者从陪同姜女士一起来的家属那里了解到,四五天前姜女士和她儿媳食用了雨后从树根周围采集的野蘑菇之后,当天就觉得身体不适,头疼、呕吐十分严重,于是立马就被家人送进了医院,经医院检查之后是蘑菇中毒。经过医院的治疗之后,病情有了好转,姜女士和儿媳就出院回家休养。
但是令姜女士家人没有想到的是,9月13日早上姜女士和儿媳的病情突然加重,呕吐情况又像前几天刚吃野蘑菇那样。姜女士家人见状,立马拨打了120叫了急救车,把二人送到了齐鲁医院抢救室进行抢救。
据介绍,姜女士和儿媳当天所吃的有毒野蘑菇数量并不少。可能是由于年纪原因,姜女士的儿媳虽然病情更严重些,但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年近60岁的姜女士目前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仍在进行抢救。
医生:误食有毒蘑菇可以先催吐
记者据此事联系到了海慈医院急救内科副主任医师宋永欣。“虽然以前7月、8月、9月份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月,但是近些年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蘑菇中毒的事情发生频率要小了好多,不过还是有人看着野外的有毒蘑菇和在市场买的蘑菇差不多,就采回家做着吃,结果导致蘑菇中毒被送进医院。”宋永欣说。
宋永欣绍到,人误食毒蘑菇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有五种:一是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至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二是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三是溶血型:潜伏期为6至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四是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至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 ;五是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 、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那么,在误食有毒蘑菇之后,该怎么进行急救呢?“如果误食的时间比较短,可以先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进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随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后续救治。”宋永欣说道,“但是如果误食时间比较长,催吐并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只能立马拨打120叫救护车,把人送到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专家:最好不要采食野蘑菇
“现在大家区分有毒蘑菇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气味、颜色、汁液来进行分辨。觉得只要不是颜色艳丽、气味怪异、汁液黏稠的就是无毒蘑菇。”植物专家于涛对记者说道,“但是只有少数几种的有毒蘑菇才会颜色艳丽、气味怪异、汁液黏稠,大多数有毒蘑菇其实和市场买的蘑菇颜色、气味差不太多,但是都有毒,人们很容易把这些蘑菇采回家食用。”
除此之外,记者还从于涛那里了解到,青岛比较常见的有毒野蘑菇大概有十几种。而数量比较多的有六种,分别是:红鬼笔菌、臭黄菇、白毒伞菌、墨汁鬼伞菌、毒鹅膏菌以及狗尿苔。
“每年的7月、8月、9月份,由于天气潮湿闷热,所以很适合有毒野蘑菇生长,在菜园、屋旁、路边、草地、树林等地,很容易见到有毒的野蘑菇。”于涛老师说道,“再加上大多数有毒野蘑菇,仅凭普通人肉眼很难分辨出来,所以我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采食野蘑菇,也不要采买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以免给自己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甚至为此而丧命。” 城市信报/信网见习记者 季晓东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