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近视眼有两个了解误区 主流靠谱治疗方法有这四个

2017-06-07 07:51:21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防治近视 防患于未然远比亡羊补牢重要

\
\
\

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不言而喻,“小眼镜”们成了常态,宅一族依赖电子产品造成眼疲劳、用眼过度等状况,人人都想好好保护眼睛。因此各式各样护眼产品随之出现,它们多打着“科学”的旗号,有理有据地防止眼睛问题,受到很多人青睐,但事实上,其中很多卖点只是“噱头”。想要真正护眼,还是要遵从医嘱,不能过度用眼。

讲主题

阳光竟对视力有这些影响

“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今年的全国爱眼日主题玩起谐音“套路”,令人印象挺深刻,外行人只能从字面意思理解为眼睛应该多与阳光亲密接触,眼科专家却能解读出其中所含的深层次的健康知识。

于海涛告诉记者,虽然主题只提到了阳光,但实际上强调的不止阳光,还应该理解为户外运动,而这两项对眼睛确实存在正面影响,“眼睛接受阳光这种自然光的刺激,瞳孔会缩小,景深变得更深,视物更清晰;到户外去,多往远处眺望,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有研究发现,孩子每天户外活动达到两小时以上,就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受到阳光刺激后,大脑产生的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变长。 ”

尽管“目”浴阳光有这三大好处,但于海涛也指出,这些好处主要是针对孩子们预防近视而言,对于成年人的来说,眼球发育已经稳定了,预防的作用不会像孩子那样明显。

另外,于海涛还强调,“目”浴阳光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选在中午紫外线强烈的时候外出“目”浴,过分强烈的光线反而可能引起眼睛不适、病变,要戴太阳镜保护眼睛,“目”浴应选在光线柔和的时间进行。

说原因

近视受遗传后天双重影响

近视人群数量庞大,但这些人“入群”的原因却并不一致。

据于海涛介绍,导致近视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遗传因素,简单说来就是父母对你的影响。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我用眼习惯还算可以,怎么还近视了呢?我认识的谁谁谁一点都不注意保护眼睛,整天躺着看书,手机不离手,视力却很好。这个疑问是可以通过遗传因素来解释的。如果父母近视,特别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带有比较明显的遗传倾向,那么孩子以后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就会比父母不近视的孩子大。

另一个导致近视的因素是后天因素,包括的内容就很多了,比如用眼过度,疲劳,学习压力大,室外活动少,频繁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接受蓝光刺激,睡眠不足,饮食偏好甜食等,也都有可能造成近视。

聊误区

部分市民观点令专家无奈

作为在眼科临床一线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专家,于海涛每天要接诊很多患者,他发现尽管近些年科普工作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但是部分市民对近视的了解仍存在很大误区,而且误区相对比较集中,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误区是盲目排斥眼镜。有的患者明明已经近视了,还不愿意戴眼镜,问问原因,答:怕越戴越厉害。这种答复令于海涛感觉有点无奈。“戴眼镜是为了矫正视力,已经近视了,戴不戴眼镜,近视就在那里。戴眼镜不会导致近视度数越来越高,不戴却有可能使近视发展越来越厉害。因为有一种学说认为,近视不戴眼镜眯缝眼,有可能压迫眼球使之变长,加重近视。 ”

于海涛解释说,正常人眼睛的眼轴长度大约是24毫米,每前后拉长1毫米,近视就增加250度左右。近视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性近视,18—20岁以后,身体发育成熟,眼球基本发育稳定,所戴的眼镜度数也就相对稳定了,通常不会再继续增长。18岁前度数增长,与眼球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变形有关。另一种是进行性近视,成年之后,随着年龄增加近视度数仍会继续提高,不过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不超过近视人群的5%。这两种近视,都不会因为戴眼镜而加重的,前提是戴的眼镜合适。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戴眼镜会导致眼球突出。实际上有近视问题的人眼球本身就是变长了(感觉像突出),是因为眼球变长导致了近视,才需要戴眼镜,而不是戴上眼镜眼睛才变突出的。

谈治疗

主流靠谱方法只有这四个

排除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够注意用眼习惯,近视是可以预防的,防患于未然比亡羊补牢更重要、更有效。但是,已经近视了该怎么办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近视孩子的家长,只要见到能治疗近视的方法就想尝试一下。而近些年,号称能治疗近视的方法五花八门,非专业人士还真是容易被忽悠了。到底靠谱的治疗近视的方法有哪些呢?

于海涛告诉记者,近视是因为眼轴的增长,所有的办法都不能完全将眼轴恢复到原来的长度,所谓治疗近视,其实是矫正视力,目前医生们比较认可的方式主要有四个:一是戴眼镜,注意,是框架眼镜,不是隐形眼镜,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对眼睛有害无益。二是戴角膜塑形镜,现在中小学生戴的多一些,可以帮助延缓近视发展。三是做激光手术,通常是18岁以后才能进行,原理是改变了角膜曲率,相当于把眼镜做到了眼睛上。四是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即在正常眼球中植入一种人工晶体,这种方法仅适用于10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至于其他方法,尚没有确凿证据证实有效。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张琰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信法网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