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这项筛查拉响 “安全警报” 专家提醒: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来源:青岛妇儿医院)

“当医生告诉我宝宝顺利降生的那一刻,我终于松了口气。”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产房里,宝妈苹苹(化名)看着襁褓中粉嘟嘟的宝宝,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位新手妈妈曾因子痫前期高风险,在孕期经历了一场 “无声的考验”。而这场考验的平稳度过,离不开医院子痫前期风险评估项目的精准防控以及产科中心专家的科学干预。

一胎胎死宫内 再次怀孕子痫前期高风险

时间回溯到半年前,有过胎死宫内病史的苹苹再次怀孕,孕12周时,她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中心就诊。考虑到她的特殊病史,产科专家为其开具了早孕期子痫前期风险评估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为高风险!

短信➕电话及时告知 催促及时就诊

基因检测中心实验室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告知,并立刻电话联系到苹苹本人,催促她及时就诊。“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心情很沮丧,但当时电话里医生的语气特别恳切,说‘这个结果需要重视,但只要及时干预就有很大希望’,一下子又给了我信心。”苹苹回忆道。

精准防控 转为低风险并顺利分娩

复诊时,产科专家为苹苹制定了个性化方案,开具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期间叮嘱她通过动态超声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治疗与调理,孕20周的苹苹迎来了孕中晚期子痫前期风险评估。当得知评估结果已转为低风险的那一刻,她悬了许久的心终于放下了。此后,她严格遵照医嘱按期产检,看着报告单上胎儿各项发育指标稳步增长,心中满是对这个小生命的期待。最终,苹苹足月顺利分娩,产后随访显示宝宝发育一切良好。这个健康的新生命,正是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对子痫前期实施 “早预测、早干预” 诊疗模式的最佳见证。

医院专业风险评估为母婴健康筑牢坚实防线

子痫前期真的需要如此警惕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一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是妊娠期最危险的疾病之一,堪称母婴健康的“隐形杀手”—— 它可能导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母婴生命。更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多数子痫前期发生在没有明显风险因素的“健康”孕妇身上,就像潜伏在孕期的 “不速之客”,让人防不胜防。

不过,“隐形杀手”并非无法抵御。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早在2022年就率先在半岛地区开展子痫前期风险评估项目,构建起覆盖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全周期防控体系。这个项目就像为孕期装上了“预警雷达”:孕早期通过综合评估识别高风险人群,为干预争取黄金时间;孕中期动态监测风险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孕晚期聚焦分娩安全,为母婴健康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如今,随着子痫前期风险评估项目的成熟运行,已有越来越多像苹苹这样的孕妇从中受益。自 2022 年该项目启动至今,累计完成子痫前期风险评估 781 例,其中高风险孕妇 46 例、临界风险孕妇 26 例。针对每一例风险评估结果,相关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告知孕妇本人,当天同步致电沟通具体情况,同时与临床主治医生及时对接,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干预方案,切实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提醒

重视子痫危害,早预测、早干预

孕育生命本是一场美好的旅程,不应被未知的风险笼罩。子痫前期作为孕期高血压的一种,需时刻警惕。它可能在怀孕 20 周后至分娩后 4 周内发生,尤其产后 24 小时内风险较高,刚生产完的妈妈也不能掉以轻心。

若存在这些情况,患病风险会增加:本身有高血压、凝血紊乱症、糖尿病等与血管功能相关的疾病;有家族遗传史,或第一胎患过子痫前期;年龄不到 20 岁或超过 40 岁;是初次怀孕、怀多胞胎;BMI指数≥28。甚至即便没有这些问题,也可能患病。当出现下肢、面部、双手水肿,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对光敏感等征兆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专家提醒广大孕妈妈,子痫前期的早预测、早干预,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子痫前期导致的早产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发生。建议大家及时做好筛查,提早预防。文/通讯员 毕乙贺 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24 09:15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毕乙贺 丛黎
· 责编 ·
王荣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