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约10万次,每一次跳动都遵循着特定的节律。而当心脏失去这种节律,心房颤动(房颤)便发生了。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马卫武表示:“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并非仅仅是一种心悸症状,而是心脏的‘电路故障’,一旦失控会引发不可小觑的后果。”
“房颤最致命的危害并非症状本身,而是其并发症。”马卫武主任介绍,房颤具有较高的致死性和致残率,近年来,因房颤导致的心源性脑卒中患者不断增多。此外,房颤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一旦掉落,随血液流动阻塞大脑血管,就会引发脑栓塞。目前,我国的房颤患者数量正随老龄化进程不断攀升。
面对这一疾病,医学界已经有了很大突破,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科运用射频消融微创介入手术,通过导管进入心脏内部,对引发房颤的异常电路进行精准消融,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并成熟开展。
“针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根治疗法,通过导管介入,在肺静脉开口处形成隔离带,阻断杂乱电信号传导,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马卫武主任告诉记者,射频消融疗法适用人群广泛,且对于患者年龄无明确限制,伤口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尤其对于中老年患者十分“友好”。
此外,对于高脑卒中合并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马卫武主任介绍,经评估后,如果患者为高脑卒中合并高出血风险,可考虑接受左心耳封堵术,以防止发生脑卒中
左心耳是心脏内一个狭长的盲端结构,房颤患者中超过90%的血栓在此形成。通过封堵左心耳,可以从源头上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近年来,“一站式”手术(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成为房颤治疗的新趋势。这种手术通过一次微创介入,既消融房颤,又闭合房颤患者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无疑是为房颤治疗加上“双保险”
“其实,多数人对于房颤存在误区,认识不足使得这一病症被大家所忽视。”马卫武主任解释,房颤的高危人群包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人群,以及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人群。
房颤高卒中风险的患者需采用规律服用抗凝药物治疗,这里需强调的是很多患者往往会错用“阿司匹林”,房颤血栓多在静脉系统形成,所以服用阿司匹林基本无效。
此外,专家提醒,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脏系统检查,一旦出现心慌、气急、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早干预、规范抗凝或微创手术,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且与国内顶尖心血管专家集团深入合作,每周国内一流北京心血管专家来青岛三医坐诊、会诊、射频消融手术,广大本地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国内顶尖心血管专家的诊疗服务,此意味着青岛北部区域的房颤诊疗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规范化、系统化升级。
房颤管理的核心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此,该院房颤中心积极推动诊疗“端口前移”,致力于构建覆盖青岛北部的房颤防控网络,中心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免费筛查和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居民对于房颤的认知。
“我们的目标不单单是治病,更是要防病,通过筛查和宣教,将房颤有可能引发的脑卒中、心力衰竭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马卫武主任表示。文/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