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城阳医院老年医学科成“家庭病房” 一周内六对亲人组团求医

“除病痛医术高超,保健康医德高尚”“白衣燕帽洁无尘,医德仁心更可亲”——近日,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同时收到了两面来自同一家庭的锦旗。送锦旗的是一位67岁的“年轻”老人及亲属,他不仅是95岁高龄母亲的儿子,也是科室的一名患者。这份双倍的谢意,背后是一个“组团式”住院的温情故事,也是科室常年以来用专业与温情赢得患者及家属信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生动缩影。

案例缩影:

95岁母亲与67岁儿子的“病房相依”

今年已95岁高龄的王女士(化名),因糖尿病眼底出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入住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在她身边陪护的,是她67岁的儿子。然而,长时间的劳累加之本身就有高血压问题,儿子在陪床期间也出现了头晕、高血压等症状。科室医护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为了方便家人相互照应,果断地将儿子也收入同一间病房进行治疗。

母子同院,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除了为两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日常查房时总会多停留片刻,仔细询问病情变化,叮嘱用药细节;更在生活中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用点滴小事传递着温暖。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照料下,母子俩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种超越常规治疗的“家人式”呵护,让患者和家属深受感动,于是便有了这沉甸甸的两面锦旗。

独特现象:

“家庭组团式”住院凸显深度信任

在老年医学科,这种“家庭组团式”住院并非个例。据统计,仅最近一周,科室就收治了6对这样的患者,其中有夫妻、有母子、也有姐妹。他们选择一同入住,既是家庭互助的需要,更是对老年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深深的信赖。

老年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平均年龄70多岁,往往身患多种基础疾病,病情复杂危重,如多脏器衰竭、脑梗后偏瘫、长期头晕等。面对治疗量大、卧床患者多、翻身等基础护理工作繁重的巨大压力,科室全体人员始终秉持着“将老人当成自己家的老人”的信念,用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守护着这片“夕阳红”的健康。

医患同心:

治疗与关爱并重,打造“如家”港湾

老年医学科的医疗服务,从不局限于单一的疾病治疗。这里既是解除病痛的医疗场所,也是传递关爱与心理支持的温暖港湾。

“老熟人”赵女士(化名)的选择,只因这里像“家”。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此次因头晕、睡眠不佳、血压波动前来住院。而她与科室的缘分,还要从去世的老伴说起——老伴曾因脑梗后遗症,每年都会到老年医学科接受治疗,科室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让老两口铭记于心。老伴去世后,赵女士依然坚定地选择这里。问及原因,她说:“这个科室的医生护士就像家人一样亲切,不仅治疗效果好,还总能体谅我的心情,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针对赵女士的情况,科室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为她搭配了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经过综合调理,赵女士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头晕症状也明显减轻,血糖血压都趋于正常范围。

一面锦旗,一个故事;一次“组团”,一份信任。从单一患者的信赖,到整个家庭的 “组团” 选择,老年医学科的病房里,这样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面对高龄、多病、病情复杂的患者群体,科室医护人员用专业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更用家人般的陪伴与关怀,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和家属的心。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科室,更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和生命温度的“老年之家”,用爱与责任,为脆弱的生命撑起一片晴空。

两面锦旗承载的是认可,六组家庭彰显的是信任,未来,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持这份责任与温情,为更多患者筑起健康防线,让医患之间的温情之花在病房中持久绽放。文/通讯员 原小卫 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1/10 18:34
· 来源 ·
信网-商讯
· 作者 ·
原小卫 丛黎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