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秋冬大量上市的美食,把不少人吃进医院了!专家提醒→
近日,柿子、山楂、板栗作为“秋冬三件套”开始流行,但医生提醒,千万别吃多,小心结石。近日,观海新闻记者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获悉,最近一个月,医院内镜室已经发现五十余例胃结石患者,他们大多是吃了这三种食物中的一样或多样。
张女士(化名)是柿子的狂热爱好者,一开始能忍住每天只吃1个。但有一天,她吃完了柿子又恰好吃了几颗山楂,没想到肚子连续痛了好几天,才来到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一开始我以为就是吃多了,在胃里不好消化,过两天也就自己好了。没想到肚子却越来越痛。”接诊的主治医师刘正娟听了老人的描述,心里已有了七八分猜测,老人可能是因为吃多了柿子、山楂得了胃石症,检查发现老人胃中有团块状结石。她解释,胃石症是指在摄入某些食物或是毛发后,在胃酸的作用下,就像水泥灰遇到水后又混入了细沙、石子,一下子在胃内聚积成坚硬的团块。
“医生,胃里的石头不会要做手术把它取出来吧?它不会自己排出去吗?”对于老人的疑问,刘正娟介绍,不用开腹手术,但是需要通过内镜下碎石器处理,否则,胃石会越来越大,并在胃里不断刺激脆弱的胃壁,进而导致胃溃疡,出现腹痛、黑便等症状。万一胃石进入肠道造成肠梗阻,那就更难办了。“你这两天可以多喝点碳酸饮料,让结石松软一些,之后手术也能更易处理。”医生建议。入院后,刘正娟为其安排了胃镜下碎石器治疗。手术十分顺利,结石清除干净,术后第二天张女士就回了家。
秋冬季高发的胃结石是怎么被“吃”出来的?刘正娟介绍,胃结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秋冬季是许多果实成熟的季节,也因此成为胃石症高发季节。最常见的就是吃了柿子、山楂以后形成的植物性胃结石。柿子和山楂含有很多鞣酸,这些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结合物,这就是胃结石的主要成分。
专家建议,要避免空腹吃柿子、山楂、黑枣,空腹时胃里的胃酸含量更高,鞣酸在更多胃酸的作用下,更容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胃结石。
柿子要吃成熟的,越涩的鞣酸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胃结石。而且柿子、山楂、黑枣不要和板栗、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同食,鞣酸与蛋白质结合才会形成胃结石。
吃柿子、山楂时不要喝酒,酒精会加快蛋白质凝固,更易形成胃结石。饮酒量越大,酒精度数越高,胃结石的形成速度亦越快,发生胃结石的风险越高。
刘正娟提醒,发现自己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千万不要自行使用可乐等治疗,也不要轻易使用未经证实的“祖传秘方”,以免耽误病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王荣]大家爱看